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寶座,中國來了!

2018年11月15日

《時代周報》指出,中國曾經是世界頭號經濟大國,北京很快又會拿到這個頭銜,不過前路長遠,仍有差距,中國需要的是一個新的增長方案。《新蘇黎世報》則對中國的數字化監控感到憂慮。

https://p.dw.com/p/38KOP
Deutschland Label " Made in China "
目前全球人均GDP排名中,中國名列第80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P. Pleul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讓人感到害怕--不僅是俄亥俄州和密歇根州工業行業的川普选民們,連德國各界的高層也對中國感到擔憂。" 《時代周報》(Die Zeit)本周四發表的一篇文章開頭這樣寫道。這種說法的根據是什麼呢?根據阿倫斯巴赫研究所的調查結果,德國商界、政界和行政機構高層中,大約70%的人對北京逐漸擴大的影響感到擔憂,超過一半人希望德國要保護本土敏感技術企業,阿倫斯巴赫研究所受經濟雜誌《資本》(Capital)和《法蘭克福匯報》委託進行了這項調查。

特裡爾大學政治學者韓博天(Sebastian Heilmann)分析了這種擔憂的理由,這些人擔心,中國會通過大型計劃和政府扶持趕超德國,數字化這個領域可以清楚地看到這點,智慧型手機支付早已成為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而德國呢?韓博天說:"太慢,太遲緩。" 德國商界難免不為此感到害怕和擔憂。

文章指出,雖然中國經濟增長現在出現萎縮,汽車銷量下滑以及中產階級消費疲弱,但這都不能造成嚴重的後果:"零售業繼續以每年9%的速度增長。川普的懲罰性關稅也不能給出口率帶來沉重打擊,因為人民幣匯率走低抵消了美國進口商的成本。就算川普将關稅提到25%,給中國帶來的影響還是有限的。"

題目為"這個市場能夠做到"(Der Markt macht's)的文章接著寫道:"看起來,沒有什麼能夠阻止中國走向頭號經濟強國的寶座。不過,中國特色的國家資本主義是否要好於其它模式,僅僅是看處在世界第幾位是不夠的。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在1820年之前,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很快,北京再次能拿到這個頭銜。"

根據預計,中國在2028年就能趕超美國成為全球頭號經濟體,但這還不夠,共產黨的計劃是,2049年中國將成為一個工業國家:"最早在那個時候,中國可以抱有達到西方生活水準的希望。目前全球人均GDP排名中,中國名列第80。"

聯合作者Uwe Jean Heuser和 Xifan Yang指出,距離還是不小的,更糟糕的是,技術的進步不會像前幾年那樣推動增長:"國家還是斥巨資扶持國企和鋼鐵,煤炭和水泥等老行業。國有銀行基本上沒有競爭對手。 這些都無助於生產力的增長。"

文章最後指出:"機器仍在運轉--營運成本高昂。鄧小平改革開放40年之後,這個模式已經到達了極限。現在中國需要一個新的增長方案,才不會像前低薪水國家一樣在趕超的路上停滯不前。"

再造數字獨裁

中國還有另一種讓西方人感到害怕的發展。瑞士出版的《新蘇黎世報》關注數字化技術在中國人生活中的普及,及其如何被當局利用,以實現全民監控。"憑借數字專制主義和長期規劃,中國的執政黨希望建立一套新的世界和社會秩序。"

China - High-Tech-Kontrollmaßnahmen in der diesjährigen Hochschulaufnahmeprüfung
到2020年,中國各地將會有6億攝影頭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Imaginechina/L. Shanxin

文章首先介紹了很多中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工具--微信。這種應用程式几乎可以幫你做所有的事:購物付款、買菜、訂票、租車,甚至乞丐都用微信收錢。不過對每一筆交易,國家安全部門也瞭如指掌。文章寫道:"微信讓貪圖舒適的公民美夢成真。每次購物付款都要費力地搜尋現金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但微信也讓一個數字監控國家的夢想成真,正如漢學家、《南德意志報》和《每日匯報》的長年駐華記者馬凱(Kai Strittmatter)在他的新書《再造獨裁》(Die Neuerfindung der Diktatur)裡所寫的那樣。這不僅事關現金流支付。結合最先進的、有自主學習能力的面部和語音識別軟體,以及無所不在的網路监控,尤其是對社群網站的监控,一個包羅萬象的數字之'自我'誕生了,這個'我'的數據,國家隨時隨刻都可以毫不受限地攫取。

想躲藏起來,是不可能的。遍佈全國的據估計將近1.8億個監控攝影頭讓人無處遁身。按照計劃,到2020年攝影頭的數量將升至6億個,相當於每兩個中國人就對應一台攝影機。"

作者認為,"這種中國特色的數字獨裁並不只是無傷大雅的游戲",公民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當局的眼睛。"所有這些訊息,加上在所謂社會信用體系框架下被公開示眾的工具,讓監控滴水不漏。如馬凱所指出的,中央的目標是,盡早識別出'非正常舉動',予以制止,以實現社會'和諧'。為了讓民眾不要提出令人不快的問題,就用商業化和娛樂讓老百姓保持好心情。"

 

葉宣 / 文木 (摘編)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