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依賴關係讓道德批評失去作用

李魚摘編
2021年3月24日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關注了周一上了中國制裁黑名單上的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世界報》發表長文闡述道德與盈利兩者之間無法兼得的道理。

https://p.dw.com/p/3r4Br
Deutschland Berlin MERICS Diskussion Beziehungen EU und China
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一次歐中問題研討會圖片來源: MERIC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此次制裁的歐洲4個機構當中,墨卡托基金會中國研究中心的名字赫然在列。《法蘭克福匯報》周三(3月24日)發表「若不與北京齊聲合唱,將受到懲罰」的文章。該文寫道,這個研究中心並非以過度批評中國而聞名。這家歐洲最大的對華研究機構在其網站公佈的研究成果有著以下標題:「布魯塞爾在西巴爾干留下的空隙,北京來填上」,或者「新冠病毒追蹤應用:中國的這些應用為什麼大受歡迎?」對中國議題感興趣的歐洲人,一定遲早會讀到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分析論文。

文章寫道,「該中心主任Mikko Huotari稱此次制裁是一種『威懾』,一些研究分析結果可能對中國權力機構中的某些『重要人士』而言很不舒適。『我們大概被看作是對歐洲討論議題具有影響力的機構』 。從北京宣佈制裁的文字中,無法判斷哪些同研究中心有牽連的人將被禁止入境中國。該研究中心的顧問團成員包括Thomas Bagger,他是德國總統府外事部負責人。」

「作為對周一歐盟制裁中國官員的反制行為,中國政府宣佈對8名歐洲議會議員、2名研究者以及4個機構採取禁止入境的懲罰。被制裁者中,有多名屬於歐洲最好的中國通,在有關中國的議題上享有指導性話語權。如果他們長期不被允許前往中國的話,溝通的渠道將被關閉,對原本複雜的中國政治局勢的觀察與瞭解,將進一步受到限制。」

Daimler in China
歐盟對華出口中有一半來自德國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 Nietfeld

放棄道德,或放棄生意

《世界報》主任記者Sascha Lehnartz撰文指出,只要德國對中國存在依賴關係,任何的道德批評都於事無補。

「歐盟迄今奉行了一套三位一體的中國戰略,去年年底,一份題為『歐美全球轉變新日程』的綱領性文件出台,人們讀到,對歐盟而言,中國是『合作領域的談判夥伴,經濟領域的競爭對手,體制上的敵對者。』

作為開放型社會以及市場型經濟,歐盟和美國在『中國不斷增長的國際自信構成戰略威脅』的問題上態度一致,雖然歐美在『什麼是正確行動』上意見不一。

歐中投資協議便是這一意見分歧的例子。歐盟在德國結束理事會主席國任期前,由梅克爾總理主導,匆匆同中方簽署了這份投資文件,對候任總統拜登團隊的協調請求置若罔聞。」

作者認為,世人皆知,投資文件不是用來束縛中國遵守人權準則的。中國在人權問題上甚至不願同西方展開對話,對任何形式的批評中國都做出進攻性回擊。

「歐盟對4名在新疆進行系統性迫害維族人的中國官員做出的制裁,事實上相對緩和,更富於象徵意義。即便如此,北京祭出對10名政客、學者以及4個機構的強硬措施。

回應的語氣不容置疑地告訴人們,北京怎麼看待歐盟這一迫使中國規範的企圖:他們認為這是不能容忍的干涉內政。中國政府呼籲歐盟改正錯誤,如果再犯,將會採取進一步措施。」

作者寫道,中國會利用其經濟實力伸張其地緣戰略利益。中國的「全球戰略目標是提高對方的經濟依賴程度」,不能擺脫這一誘惑的國家,遲早要為此買單。德國的情況是,在中國活躍著5200家德國企業;歐盟對華出口中有一半來自德國,因此,「德國的出口經濟對葬送這樣一份賬目清單,以換取道德激情,實在提不起興趣。」

問題是,歐盟將怎樣執行對華「三位一體」戰略?作者指出,「可能這將意味著,中期看,將告別傳播普世價值的思維,反正中國領導層根本不信這一套。這還意味著,或者放棄道德理念,或者放棄同中國做生意。」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