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中國有更誘人的套餐?

葉宣(摘編)
2020年11月16日

全球最大自貿區的成立凸顯了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不斷增長。德語媒體認為,在新冠之年,這一趨勢尤其明顯。

https://p.dw.com/p/3lN1P
Myanmar Asean-Gipfel in Naypyidaw eröffnet Flagge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Rahim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發表駐新加坡記者的分析文章指出,RCEP自貿協定的簽署表明,在東南亞地區,中國走在了美國和歐洲的前面。 

 「中國要在這一地區擴大其影響力,東南亞國家的人們對此並不感到驚訝。幾乎沒有什麼人還懷疑中國會是未來的經濟大國。中國逐漸崛起成為地區霸權的前景,大體上也已難以逆轉。

這一印象在新冠危機期間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儘管中國是新冠病毒的發源地,一開始還因訊息不透明招致批評,但事實是,中國以嚴厲無情的措施在較短時間裡控制住了疫情。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美國一路升高的感染數量和川普被視作無所作為的抗疫管理。此外在亞洲國家看來,美國外交上的存在度也欠缺:現任總統川普这一次又沒有出席東協峰會。」

文章接著寫道,這一地區大多數國家其實都希望美國能對中國構成制衡。不過:

  「許多國家感到,美國的行動主要侷限於軍事動議,例如推行『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該地區的觀察人士指出,中國的做法則更加巧妙。新加坡政治學者鄺雲峰說,這一地區的國家更傾向於關心,『對方能提供什麼樣的套餐』,中國則用銀托盤展示了一些誘人的條件,除了自由貿易協定RCEP,還有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貿易倡議『一帶一路』。

面對大國之間的較量,東協這個國家間聯盟日益面臨分化撕裂的考驗。儘管東協國家並不願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做出選擇,但大多數國家還是傾向於其中的一個方向。比如本屆線上峰會的東道主越南和新加坡最寄望於美國成為制衡的權力因素,而寮國和柬埔寨則明顯與中國走得更近。這一分野不久前甚至導致新加坡前外交官Bilahari Kausikan公開表示是否可以考慮將這兩個國家從東協排除出去。

China Peking | Coronavirus | Testzentrum
中國抗疫措施之一是大規模檢測圖片來源: Reuters/C.G. Rawlins

要自由還是要安全?

《南德意志報》發表題為「安全高於自由」( Sicherheit statt Freiheit)的報導,稱中國有效控制住了新冠疫情,經濟恢復增長,日常生活也重回正常,但這一成功有著巨大的代價。

 「1989年天安門運動被血腥鎮壓後共產黨與民眾之間形成的那條心照不宣的契約——政府保障經濟快速發展,作為交換條件老百姓則不過問政治——在過去幾個月裡被動搖了。現在北京領導層大聲允諾保證大家的安全。官方宣傳稱,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成功戰勝了新冠病毒的國家,是唯一能保護國民不受這一狡詐疾病侵害的國家。

新的政策方針是,不能有新的病例出現,不惜一切代價。如果發現零星的病例,就把全城的人都送去作大規模檢測:夏天是武漢,秋季是港口城市青島。十天之內對數百萬人采樣檢測。人們不得不數小時地排隊等候。」

中國當局採取的一系列極為嚴厲的防疫措施控制住了疫情,也讓社會、經濟付出了沉重代價。而在歐美為西方第一款成功疫苗的出現歡欣雀躍之際,中國已經默默地給數十萬人接種了仍處在試驗階段的新冠疫苗。記者探訪了北京大興一個新冠疫苗接種中心,當然是不得其門而入:

 「在大興進行的疫苗接種僅是針對經過選擇的群體。首先是即將要被派出國的幹部和工人。然後是外交機構和大型居民區的保安。這些人被大巴從全國各地送到大興。接下來允許在外國高校註册的大學生報名接種。中國疫苗的有效度有多高,還不甚清楚,可能的副作用同樣是個未知數。」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