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三孩生育政策來了 然後呢?

2021年5月31日

《每日鏡報》評論指出,中國40年前的一胎化政策過於粗糙,迫使中國不得不再次修正人口政策,而這不會是最後一次。《資本》雜誌認為,新供應鏈法將使在華德企的處境更為艱難。

https://p.dw.com/p/3uEUt
China Familie
圖片來源: Xinhua/imago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周一再次宣佈放寬人口生育政策,未來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孩子。德國《每日鏡報》發表評論「中國宣傳三孩家庭」(China propagiert die Drei-Kind-Familie)寫道:

「這是一場反革命。但它打著自由派恩惠的幌子。中國現在允許三孩家庭。但更重要的是:這個政權在幾年前還以蠻橫的方式限制只能生育一胎,如今又鼓勵夫妻生三個孩子。」

「共產黨周一宣佈的,是對造成無可言喻的痛苦以及導致無數胎兒和嬰兒死亡的獨裁式人口政策的第三次修正。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當然政府不會讓路線轉變與向遭受悲劇的人民道歉聯繫起來。而是吹噓自己為賦予人民更多自由的政府。」

作者指出,中國的例子展現出,試圖由上而下控制社會時所存在的侷限性。1980年中國將一胎化政策強加於國民,這是「社會工程學」的獨裁行為,但設計者卻將其吹捧為對人口爆炸的合理回應。

「但這條據稱是量身定做的道路早已展現出陰暗面。中國的『社會工程』表現出缺乏嚴謹,在對可能的螺絲進行調節時手法太粗略。這造成該國擁有大量老年人口,限制經濟增長,使中國在養老保障方面面臨難題,還可能導致領導層的帝國夢想幻滅。」

文章接著提到中國一胎化政策造成的男女比例失衡問題。雖然共產黨在2016年允許所有夫妻生育二胎,但卻未對人口曲線帶來理想的改變。

「獨裁者的教訓:雖然無法徹底阻止不必要的人口增長,卻可以通過營造恐懼氛圍大幅減少。但上位者無法命令生育更多孩子。」

「需要的是強大誘因—在達到一定的生活水準後,理想的誘因比物質的激勵更有效果。國家不是刺激生育率的最有效權威,像德國這樣的自由社會也早已有所體會。」

China 2014 Volkswagen in der Provinz Xinjiang | Werkseinfahrt
《資本》指出,新供應鏈法將使在華德企面臨比目前更艱難的處境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 Scheuer

德國《資本》雜誌周一發表文章「供應鏈法:在華德企的艱難時刻」(Lieferkettengesetz: ungemütliche Zeiten für deutsche Konzerne in China)。作者指出,新供應鏈法的出台勢不可擋,在華的德國企業將面臨比目前更艱難的處境。

文章開頭寫道:「當德國圍繞新供應鏈法進行辯論時,所有人好像都假裝看不見房間裡重達200公斤的大猩猩。無論是政界中的該法支持者或商界的反對人士,都沒有公開談論真正的問題:中國。」

「新規定將迫使德企未來更關注供應商是否遵守人權及環保規範。在世界多數國家中,這意味著企業必須做更多工作,例如提高成本或提出更多報告。但在中國,法律每一點應用都會成為政治問題。而中國國家習近平不斷展現無懼對抗的態度。」

作者指出,未來可能給德國企業帶來更多麻煩的絕不僅僅是新疆的再教育營。「各種侵犯人權的行為已經寫在共產主義專政的基因裡。而且北京政府只在極少數情況下遵守環境標準。當全球都在盡可能從根本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時,中國的排放量持續快速增加。」

「隨著應對氣候變遷成為全球政治的主軸,西方國家與中國之間的衝突在所難免。在華投資而且生意龐大的西方企業,越來越可能陷入左右兩難。供應鏈法還可能成為迫使在華德企改變做法的武器。與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在華德企)供應鏈中的每一個微小改變都可能面臨政治懲罰。」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