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一百萬歐能在中國買啥房?

文木 (摘編)2016年6月25日

一百萬歐元能在繁華的港口城市漢堡買到140平米的公寓,這筆錢能在房價猛漲的上海買到什麼樣的房子呢?《法蘭克福匯報》記者做了一番實地考察。《新蘇黎士報》則把目光投向了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

https://p.dw.com/p/1JDbs
Peking Stadtansicht Skyline
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的記者把目光投向中國一線城市的天價房產,這個實驗的中心是,看看一百萬歐元到底能在上海買到什麼樣的房子!作者Hendrik Ankenbrand寫道,人們對中國房產泡沫破裂的擔憂再次出現。如果中國房地產市場崩潰,全球都會受到影響。文章寫道,近一年來北上廣的房價大幅上漲:"北京房價上漲了約20%,深圳房價漲幅近60%,我們的目的地上海現在的漲幅暫為25%。"

作者接著具體舉出例子:一位在上海生活的28歲男子聶雲飛(音)。他在百度就職,月薪合3100歐,四年前他在距離外灘約13公里的地點買了一套面積45平房米的房子,而今,這筆約合47萬歐元的投資是賺到了。他現在與妻子住在另一套70平米的房子裡,這套是去年買的,當時的價格為350萬元人民幣,現在的市場價格是600萬元,買房子的時候還沒有空餘的車庫,現在他花了50萬買下了一個車庫:"這個數字是他坐騎福特汽車的三倍價錢,他月薪的22倍。"試驗開始,文章寫道:"100萬歐元能夠在港口城市漢堡買一套145平米,共有四室的公寓。在上海呢?我們不需要145平米的房子,這個預算在上海也買不到這個面積。有朋友建議,100萬歐元是最低的預算,否則買不到一個像樣的房子。"

Skyline von Shanghai
上海樓市價高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dpa

中介代理姓劉,她直接表示,這個數額的預算很難買到4室的房子,新蓋的房子或者是浦西的房子也買不到,只能考慮浦東的房子,作者寫道:"30年前的浦東還沒被開發,而今,這裡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有著據稱是中國最高的大樓。我們看的房子距離這裡最少20公里,在交通高峰期這意味著兩個小時的路程。"

因為錢不夠,所以他們買房需要向銀行貸款,作者算了一筆賬,百萬歐元,合約750萬人民幣的一套房子,30%的首付之外,每個月得還銀行貸款2.7萬元,共30年,但是要出租這套房的租價僅為1萬元人民幣左右,聽起來是一筆賠錢的買賣,但是中介劉小姐卻信心滿滿的表示,恰恰相反"不要看租價,要看房子的增值!"

題目為"讓人灰心的中國找房記"(Die frustrierende Wohnungssuche in China)的這篇文章接著描述了看房的經過,一共三套房子,第一套黑乎乎的房子有三個房間,每間面積都很小,作者指出,他們出的價錢買不到好樓層,房子在最底層,廚房最多能容納兩個站立的成人,即便如此:"一年前,這裡一平米售價5萬元,而今每平米已漲到7萬。"

第二套房子有著發黴的牆壁,光線不好且房子很破,並且也是一樓,廚房和客廳僅以薄薄的塑料拉門隔開:"劉小姐告知我們這套房子有著我們要求的四間居室,但是她顯然忘記告訴我們,走廊的天花板上有一個大洞。"作者覺得這套房子也難以讓人接受。

第三套大約80平米,共有三個房間。為了節省空間,陽台被改裝成廚房。這也是一幢老房子,門口就是喧鬧的四道車道。人們懷疑,把一百萬投資到這裡是否值得。中介劉小姐則作出承諾:"兩年內,7萬元/ 平米的價格定會漲到10萬元。"

最後,作者與劉小姐回到了中介公司的辦公室。他發現,一些年輕的工作人員拿著電話本不停的撥打電話,勸人們賣房子:"在中國,接到房產中介電話已成了家常便飯。劉小姐幫我們算了一筆帳,她說,第三間公寓附近,有家公司以一平米4.9萬元的價格買下一片地,房子蓋好後主人打算以翻倍的價格賣出。所以,我們的房子價格也必定會大漲。"

處理產能過剩問題的先行者

"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十分嚴重。根據歐洲鋼鐵工業聯盟(Eurofer) ,中國鋼鐵產能過剩至多達到4億噸,約為歐盟鋼鐵總產量的兩倍。"《新蘇黎世報》周五(6月24日)發表的一篇文章開頭這樣寫道。文章接著寫道,中國政府提出舉措應對產能過剩的問題 ,計劃5年內鋼鐵去產能至1.5億噸。作者Dominik Feldges對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提出了質疑:"在上個世紀70年代也經歷過產能過剩的日本,用了大約17年才平衡了鋼鐵供需。"

全球最貴的房價和地產泡沫

題目為"中國鋼鐵產業可向日本取經"(Lehren aus Japan für Chinas Stahlhersteller)的文章接著寫道,有瑞士銀行巨頭瑞銀集團(UBS)的分析人士認為,對中國政府來說,日本的經驗是值得借鑑的:"對中國來說,如何精簡隊伍,及時叫停沒有效率的企業也是關鍵因素。這涉及到約50萬名在鋼鐵業工作的員工,人們也需要向他們提供新的工作機會。日本在這方面的努力並非總能取得成功。比如建立一個有競爭能力的半導體和生物技術行業的計劃以失敗告終。在中國,多半會和日本一樣進行兼並。大型集團有能力大規模進行投資,讓生產現代化,發展更有價值的產品。對於已經處於困境的歐洲鋼鐵工業來講,這一切都意味著,他們必須做好準備,面對更為艱苦的競爭。"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