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 德國必須解除與中國利益的捆綁

2022年6月1日

《法蘭克福匯報》刊評指出,南太平洋島國沒有和中國簽署全面合作協議,是因為擔心自己會成為大國博弈的棋子。《每日鏡報》則呼籲通過犧牲中國人權換來自身繁榮的德國,必須盡快解除和中國利益的捆綁。

https://p.dw.com/p/4C9Bb
中國駐法蘭克福領事館門前的監控攝影頭
中國駐法蘭克福領事館門前的監控攝影頭 圖片來源: Daniel Kubirski/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以"害怕中國"為題,刊登點評中國外長成果寥寥的南太平洋之行。作者指出,中國沒能和這些島國達成全面協議,是因為後者擔心和北京的合作關係會帶來很多新問題。

"在中美兩國開啟的地緣政治大棋局中,南太平洋地區現在也開始扮演重要角色。通過一系列教科書般的操作,北京試圖將其戰略觸角伸向澳洲、新西蘭的後院。傳統上,該地區與西方的關係更加緊密。中國如今的動作,一方面是試圖在全球各個地區拓展其影響力(比如一帶一路),另一方面是為了在印太地區反制西方聯盟(比如針對近期的美、英、澳協定)。"

"在部分南太平洋國家,我們已經能夠嗅到危險的氣息。原計劃和中國簽署的合作協議暫時沒能達成。氣候保護、漁業方面的協作對於島國而言固然很重要,但是安全、礦產等問題則是另外一回事。"

"在大國博弈的過程中,小國很容易成為棋子,這點在史書中屢有體現。從經濟角度而言,南太平洋島國和北京合作也會帶來許多問題。其他一些地區的國家已經體會到了這一點。儘管中國外長王毅呼籲這些夥伴不要恐懼中國、不要緊張,但是後者卻有理由這麼做。"

Symbolbild Deutschland China Flagge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以"德國必須現在馬上修訂對華政策"為題,刊發評論指出,最遲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德國就必須轉變其面對專制國家的策略,首先受到影響的就是對華戰略。

"中國是一個大國,甚至是超級大國。這個十多億人口的國家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全德國8%的出口商品都流向中國,在華經營的德國企業超過5000家,保障了德國境內的100萬個工作崗位。可以說,德國的現代化是付出了巨大代價後買來的,德國的繁榮是以對專制國家的惡劣狀況視而不見為代價的。"

作者指出,新疆警方的洩密照片讓德國社會不再能夠對中國人權狀況視而不見。"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像中國一樣取得如此快速的經濟增長、能夠如此高效地完成大型工程,但是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一樣如此強硬、如此成體系地監控甚至壓迫民眾。此外,這個專制政權還在升級軍備。北京盡可以宣稱,沒有擴張企圖;但是在中國的'後院'地區,北京咄咄逼人的姿態卻呈現出另外一幅圖景。"

"局勢非常嚴峻,自由民主國家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家現在都明白:長遠來看,我們有可能被甩在身後。俄羅斯只是一個警告,中國才是潛在的真正危險。這個超級大國正咄咄逼人、肆無忌憚地貫徹自己的權力利益。"

文章指出,鑑於德國和中國的緊密關聯,柏林亟需全面調整對華關係,並且不能只考慮經濟利益。作者認為,德國必須在歐盟和北約的框架下尋求這個問題的答案,而且應當盡快解除和中國的捆綁關係。

"德國必須從整體上降低對中國的依賴性。德國企業不能參與強制勞動,更不能從中獲益。德國官方也必須利用一切場合和中國方面公開、明確地談論人權問題。"

"但是,就像德國總理肖爾茨不久前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所說的那樣,具有決定性的關鍵問題則是:我們如何打造一個能夠讓迥然不同的權力中心共同協作、且符合所有人利益的國際秩序?這個問題的答案肯定很複雜。但這就是國際政治的現實。我們現在已經明白:王顧左右而言他已經是過去式,視而不見也已經過時。"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