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著名戰後導演考特納百年誕辰

Christof Bock,德新社2008年3月25日

考特納(Helmut Kaeutner)曾拍過許多影片,大部分一般,但《Grosse Freiheit Nr. 7》(大自由7號)卻使他享譽全球。今天(3月25日)是考特納誕辰100周年的日子。

https://p.dw.com/p/DUAu
考特納(Helmut Kaeutner)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在納粹時期的1943年拍成的《Grosse Freiheit Nr. 7》令納粹黨宣傳部部長戈培爾大為光火。戈培爾向考特納提供了德國當時最先進的彩色電影拍攝裝備,滿懷期望地想看到一部表現德國海軍英勇精神的故事片,沒想到影片主角卻是一位正在衰老的酒鬼,還有街頭打鬥、妓女調情的場景。考特納在這部以漢堡港為背景、充滿戲劇性衝突的影片中表現的都是精神崩潰的英雄。作為藝術家,考特納之所以能夠不拍歌功頌德的片子卻還是混過了納粹黨的影片審查,完全歸功於他善於巧妙周旋的罕見能力。如今,考特納和施陶特(Wolfgang Staudte)一起被公認為是德國戰後最重要的電影導演。100年前的今天(3月25日),考特納在杜塞道夫出生。

考特納也可算是名門之後,他的外祖父是X光也就是倫琴射線的發現者W.C.倫琴。但考特納並沒有走學術之路,而是踏上了藝術之程。他先後從事過話劇、諷刺小品、電影編劇工作,最後才操起電影導演這門手藝。今天,許多德國觀眾首先是把他的名字和上個世紀50年代的一些家喻戶曉、老少皆宜的喜劇片聯繫在一起,如1957年拍的《Monpti》,片中德國影星施奈德(Romy Schneider)、布赫霍爾茨(Horst Buchholz)在巴黎熱熱鬧鬧。就是1956年拍成的《Zuercher Verlobung》(蘇黎世訂婚)也正中德國戰後艾德諾時代觀眾的喜好。

然而,考特納真正顯露身手、證明其不凡才華的時期卻是二次大戰最後幾年以及二戰剛剛結束的時期。杜塞道夫电影博物館館長克諾普(Matthias Knop)說:"他的經歷表明,作為電影導演,你不一定非要內心流放,而是也可以通過不受時空限制的故事和人物、通過隱藏的訊息,和納粹政權作對。"

漢堡被炸毀 外景地在布拉格

《Grosse Freiheit Nr. 7》是在被納粹佔領的布拉格拍攝的,因為漢堡已被聯軍轟炸得夷為平地。影片還配以傷感的西班牙民歌《鴿子》,愈發加重了陰暗沉重的基調。納粹黨不怎麼喜歡這部影片,這也反映在德國本土並沒有怎麼上映該片,它基本上只是放給了駐紮在被佔領國如捷克、波蘭等地的德國軍隊看。最後,到1944年年底,納粹部門還是對該片下了禁令,理由是"散亂軍心"。1945年9月,二戰結束後,這部影片才和廣大觀眾見面,今天被視為經典作品。考特納的另一部作品、1944年拍的講一個三角戀愛故事的影片《Unter den Bruecken》(橋下)也是戰後才得以放映。

考特納對納粹時代的思考表現在他1947年拍攝的由幾個小故事組成的影片《In jenen Tagen》(在以往的日子裡)。該片從一輛歐寶KADETT車的視角出發,敘述了它在1933年至1945年間所屬的不同主人的故事。考特納1950年拍攝的《Epilog》(後記)被認為是被忽視的傑作。克諾普說:"這是一部扣人心選的偵探片,講的是同乘一條小船出行的人的故事,是以新現實主義手法拍的,有很強的反差和一些神秘主義元素。"考特納超前了他所生活的時代,未得好果。"這部片子一點兒也不叫座,今天已被人遺忘。"

有關反納粹題材的影片大獲成功

考特納後來的一些作品如受戰鬥機飛行員烏德特的命運啟發於1955年拍成的《Des Teufels General》(魔鬼的將軍)再次為他帶來贊譽。然而,他自己的製片公司Camera-Film卻破產倒閉,使他不得不承受一次沉重打擊,並此後被迫受僱他人拍片。"他不再自管自了",克諾普這樣描述考特納後來的拍片條件說。儘管如此,考特納還是拿出不少廣受好評的作品,如《Ludwig II.》(路德維希二世)、《Hauptmann von Koepenick》(科佩尼克上尉)、《Das Haus in Montevideo》(蒙特維的亞的房子)等。1980年,考特納在義大利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