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專家解析: 美國國務卿克林頓首次亞洲之旅

Matthias von Hellfeld2009年2月14日

下周,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將啟動就職以來的首次國事訪問。此次出國訪問的國家分別是日本、中國、印尼和韓國。擔任美國國務卿之後,克林頓的首次出訪地點並非同美國關係最緊密的傳統盟友歐洲大陸,而是亞洲新興和傳統工業國家。

https://p.dw.com/p/Gtxh
希拉蕊‧克林頓13日在紐約「亞洲協會」談美國與亞洲國家的關係圖片來源: AP

美國國務卿克林頓對亞洲重要國家的訪問被視為具有重要意義。觀察家們認為,這顯示美國新政府將在該地區正視自身的利益。此外,克林頓的此次亞洲之行有可能使美國新的執政風格首次接受考驗,不久前,美國新總統歐巴馬宣佈了美國的對外政策。美國新的外交戰略被稱為「靈巧實力」,與此前的外交政策不同的是,新外交策略更多地力主與其他國家展開對話,達成共識。

在此次亞洲訪問期間,希拉蕊‧克林頓將在印尼停留兩天,以示對這個國家的格外關注。印尼擁有1億9千萬穆斯林,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國家。

德國之聲亞洲問題專家亞歷山大‧佛洛伊德認為,克林頓此舉旨在展示特殊姿態。他說:「這的確是一種暗示,如果人們認真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克林頓出訪的國家都是當地重要的國家:日本、韓國、中國等。克林頓說,我們希望歐巴馬伸出的手能夠真正地觸摸到對方。她願與伊斯蘭世界展開對話。人們對此次訪問給與極大的關注並予以肯定,因為這的確是尊敬和看好對方的一個訊號。」

克林頓的此次亞洲之行具有象徵意義,旨在使人們瞭解白宮的新觀點和看法,與此同時,北韓核爭端依舊令白宮橢圓形辦公桌旁的高級政府官員惡夢不斷。佛洛伊德指出,目前似乎無望解決朝核衝突。

美國新政府非常明確地表示,他們不會容忍下去。北韓已完全自我孤立。即便是北韓的老大哥中國也開始與北韓保持距離。來自各方的迫使北韓做出妥協的壓力已越來越大。

如果北韓堅持自己的立場,將面對更為嚴格的強制性措施,直至其屈服外界的壓力為止。除美國之外,日本、中國等也如韓國一樣反對北韓研發核武器,美國的外交政策因此獲得廣泛的支持。在當下危機時期外交政策同時也是對外經濟政策,因為克服經濟危機需要相互依賴-儘管各國間存有政治歧見和思想領域上的障礙。

佛洛伊德認為「在世界範圍內,中國也希望與西方國家保持聯繫。中國是出口大國,即便目前德國依舊為出口第一大國。中國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所以中國希望匯率穩定,希望世界經濟持續發展,出口順暢。為此,中國需要歐洲,日本,尤其是美國。」

亞洲對歐巴馬政府宣佈的新的外交政策敞開大門。它標誌著布希領導下的共和黨政府8年執政期結束之後將出現的一個劃時代的轉變。非白即黑的思維方式不再主導美國的外交政策,主導美國外交政策的是所謂的"靈巧實力"新戰略,也就是說代之以武力的是更多的外交努力,用更多的客觀論點取代意識形態的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