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阿普博物館舉行"藝術品基座"展

Hsien-Chih Yang2010年7月11日

"基座"在藝術領域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今天它已不再像從前那樣,主要作為放置大人物的塑像之用,它更多地是成為藝術作品中游戲或諷刺的元素。

https://p.dw.com/p/OD7j
萊茵河畔的阿普博物館圖片來源: Hajo Lenz

"阿普博物館"位於波昂以南數公里的地方。博物館的藝術總監說,有基座的地方離藝術必定不遠,即使今天的基座不再用大理石製作,也不再是標榜將相、侯爵榮耀的道具。相反,時代潮流更傾向於將紀念雕像從基座上推翻而不是樹立。現代人對"偉大的人物"敬而遠之。但藝術家們仍需要這種展示作品的底座。來自瑞士的藝術家帕維爾.史密特(Pawel Schmidt)說:"其實底座從一開始就屬於創作的一部分,我需要用它來展示我的作品。它就像素描的紙張,畫油的畫布一樣,屬於一種展示作品的載體。"

阿爾波圖.賈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和康斯坦丁.布蘭庫西(Constantin Brancusi)改變了底座的功能,把它或放大、或縮小、或倒裝地融入藝術作品中。從前令人肅然起敬的基座,如今成為藝術作品中諷刺、揶揄的素材,有時被傳奇化了,但也被庸俗化了。

阿普博物館館長奧利維埃.科恩霍夫(Oliver Kornhoff)表示,顛覆基座原始用途的第一人,是19世紀末葉的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Auguste Rodin)。他解釋道:羅丹的作品'夏娃'直接站在地上,首展是在巴黎的一個敞開的大廳裡,地上沒有固定的木板或石板,只有土地。他就把雕像的底座埋在土裡,夏娃等於直接站在地上,就像你我這樣。這在當時是一種革命。"

美麗的夏娃雕像目前正在阿普博物館展出。而帕維爾.史密特的雕塑作品則大異其趣:他將庸俗和傳奇揉在一起,從而產生了一種荒誕。史密特介紹說:

"比如博物館展出的這個花園小矮人兒,頭上長出了愛神維納斯。它們都是包浩斯花園中心為人們美化自家花園所提供的裝飾用促銷產品,一組7件,可裝飾7個花盆。"

其他藝術家則利用木製的郵寄包裝紙盒、陶土、木桶、鐵管或重疊起來的桌子為素材,或將基座用布料包裹成一件大衣,以及利用簡單美觀的木質、拋光大理石,或雪花石膏製作底座。

這一切顯示出,藝術家和藝術作品不再高高在上地睥睨觀眾,也就是說,藝術更民主化了。觀眾與藝術平起平坐無分高下,觀眾有時還可以參與創作。博物館長科恩霍夫表示:"我們展出的作品當中,有些真的可以讓觀眾親自參與其中,體驗創作的感覺,體驗自己突然成了高人一等的紀念雕像的感覺,因為站在底下的觀眾會好奇地問說,那個人為什麼站在基座上?這是一種新的創意,一種在19世紀無法想像的情景。"

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這種情況也絕非理所當然,敢站上基座的人寥寥無幾。或許因為高處不勝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