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退出印度有毒廢料處理計劃
2012年9月2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印度政府一直致力於清除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Union Carbide)的殺蟲劑廠在博帕爾市所遺留的有毒廢棄物,但這項艱巨任務如今仍在原地踱步。經過數月的合同談判,從事廢料管理等任務的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取消了將350噸廢棄物空運至歐洲作安全處置的計劃。
德國輿論嘩然
德國國際合作機構在一封寫給印度財政部長齊丹巴拉姆(Palaniappan Chidambaram)的信中表示,因德國國內的輿論嘩然,該機構將不會進行原先同意的方案。
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在一份聲明中稱:"我們對德國境內的情況進行了評估,為了不影響良好的德印合作關係,本機構決定不繼續進行這項計劃。"
該機構還指出,他們所承辦的是在1984年博帕爾災難發生前的化學廢料清理項目,工作內容不涉及清理博帕爾毒氣洩漏意外的危險廢棄物。
1984年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在中印度的廠方發生毒氣外洩事故,氫化物和其他有毒物質洩漏至附近的貧民窟,造成約3500人當場喪命。
傷痕仍未被撫平
根據印度政府公佈的數據,至2007年,這起毒氣洩漏事件以及周邊效應造成的總死亡人數已攀升至1萬5000人以上。民間團體的活動人士則認為死亡人數是政府公佈數字的兩倍。
博帕爾市的工廠舊址如今只剩下生鏽的儲藏罐和破敗的建築,看上去有如一座鬼城。博帕爾市的居民至今仍生活在毒氣的陰影中,並且繼續爭取賠償。
博帕爾訊息和行動組織的哈密達‧畢(Hamida Bee)告訴德國之聲:"那些住在工廠附近的人仍深受其害。污染的地下水依舊影響著博帕爾居民的健康。政府目前必須尋找替代方案。"
博帕爾事件倖存者阿卜杜‧賈巴爾‧汗(Abdul Jabbar Khan)因為化學氣體而喪失60%的視力。他措辭尖銳地表示: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政府會怎麼做。為了安撫民眾情緒,政府曾聲稱會移除廢棄物。很顯然的,其他國家的政府也注意到事件的受害者仍在受苦,而印度政府沒有為我們做任何事。"
尋找替代方案
印度政府拒絕對德國國際合作機構的決定發表評論。但一組由最高法院指派的監督和咨詢委員會決定采納技術專家的意見:
"我們將依照技術專家的指示,在印度境內尋找可用設施處置廢棄物。目前,這個國家內有27個地點可以安全處置有毒廢料。"
部分分析家認為,德國國內的抗議聲浪-尤其是環境組織如綠色和平以及環境與自然保護聯盟(BUND)的抗議-是促使德國國際合作機構推翻計劃的關鍵因素。
根據原定方案,博帕爾有毒廢料將在漢堡的一處焚化爐處置,而印度納稅人必須為此付出425萬美元。
作者:Murali Krishnan 編譯:張筠青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