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經濟專家談中澳鐵礦石價格戰

2009年12月4日

繼2008年鐵礦石大規模漲價,給中國鋼鐵行業造成巨大壓力之後,最近中國官方再度面臨和澳洲铁矿石行業價格談判破裂的威脅。面對本國日益嚴重的結構性經濟危機以及世界實體經濟復甦緩慢,中國這個世界鋼鐵大國在鐵礦石這一決定性價格上的舉動,勢必會影響到這個世界第三大經濟實體的發展走勢,因此也勢必會影響到世界鋼鐵業復甦的腳步。圍繞鐵礦石價格戰,本台中文部記者一通專訪了德國杜伊斯堡大學東亞經濟系印海德。

https://p.dw.com/p/Kq7g
中澳再度上演鐵礦石價格戰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印海德先生,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這一次,中國和澳洲重要鐵礦石公司之間的談判再度破裂,北京方面反應強烈。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已經很嚴重了。在這樣背景下,為什麼鐵礦石談判破裂會引起如此巨大的關注呢?

印海德: "不錯,中國鋼鐵行業過剩很嚴重。到2009年年初,這個行業產能過剩已經超過需求的三分之一,這是很驚人的。正因為如此,這個行業裡出任何問題,都會引起巨大連鎖反應。面對中國政府救市政策,面對中國國有銀行天量提供貸款,中國鐵礦石貿易公司資金充足,可以借此投機性地囤積鐵礦石,以備將來獲取暴利。中國政府幾年來,已經採取了措施,比方說限制鐵礦石進口企業的數目,現在只有一百多家有權進行貿易,其中絕大多數是國有貿易公司。儘管如此,中國這個行業進行投機性囤積的勢頭依然很強烈。"

德國之聲:投機性囤積,其目的未必限於中國國內市場。但如果研究國際鋼鐵市場,我們會發現到處是一片萎縮景象。美國鋼鐵市場預計衰退會超過百分之三十。幾乎無法預期這個世界市場會很快復甦。為什麼現在中國的這個行業要如此大規模進行投機性囤積呢?這樣囤積的直接效果不是刻意抬高鐵礦石國際價格,引起的額外費用,即便國際鋼鐵市場輕微復甦,也無法收回。

印海德:"這有幾個原因。其一是:國際鐵礦石價格看漲。即便在過去中國和澳洲方的價格談判,以中方失敗告終。中方要求澳洲让价至少35%,但最終不得不接受澳方只讓價33%。儘管如此,預計未來鐵礦石國際價格2010年將繼續上漲14%。其二是:目前中國國家刺激經濟的貨幣和貸款政策,給中國相關企業很大的資金上的餘地。其三是:大規模資金又沒有很好的投資渠道。這些都使人感覺到投資原材料,受益預期還是不錯的。"

德國之聲:一方面囤積,囤積的原材料不進入生產領域;另一方面囤積又造成自身成本大幅度提高。這對中國說來是不是意味著資金周轉進一步放慢,貨幣需求量進一步上升,從而加大中國國內的通貨膨脹的壓力呢?

印海德:"這個危險現實存在。中國政府正在試圖規範限制如此投機性的囤積。比方進一步限制鐵礦石進口企業的進口許可證。800多家鋼鐵企業,有許可證進口鐵礦石的企業才100多家。但這樣做的效果適得其反:現在手裡有許可證的企業,會盡可能利用自己的特權。也許明年他就不再有這樣的幸運了呢?"

德國之聲:這就奇怪了:既然中國政府致力於降低鐵礦石進口,降低本國鋼鐵產能過剩的趨勢;按理應該利用這樣的機會,給鐵礦石出口方製造巨大壓力才對:你要我多買你的鐵礦石,那麼好,你就降價吧。但現在我們看到的情況恰恰相反。澳洲方提出提價的高達70%,甚至更多,印度也不讓價,巴西淡水河的情況也差不多,這是為什麼呢?

印海德:"中國鋼鐵行業協會的邏輯不是這樣,他們認為購買量越大,讓價幅度也會越大。但事實上並不如此,這在中國鋼鐵協會那裡的解釋是:中國鋼鐵企業各自為政,和鐵礦石出口方自行制訂各自不同條件的協議。由於中國進口市場不統一,所以被各個擊破。這個解釋是不是令人信服,很值得懷疑。"

德國之聲:情況現在似乎更糟糕:中國五礦集團大規模提高自己對澳洲铁矿石企業的參股。但參股比例這麼高,中國人也進入了澳洲企业的董事會,但中方對鐵礦石定價的權力似乎沒有任何變化,依舊受制於人。這是為什麼呢?

印海德:"讓價是有的。和2008年讓價33%比,2009年澳洲方让價幅度到35%。但這樣的讓價幅度和中方參股的程度不成比例也是毫無疑問的。這裡的主要原因是澳洲官方認為:尤其是中方的國有大型企業進入澳洲原材料市場,大規模收購原材料,會給澳洲造成巨大威脅:中方收購了澳洲的原料,轉手再用大規模廉價鋼鐵產品衝擊世界市場。考慮到這樣的威脅,澳洲方在很多條文中強制規定:不管澳洲在铁礦石企業的股份比例如何,在定價問題上,澳方依舊持有決定權。"

德國之聲:這是不是意味著澳洲担心中國收購企業會追逐經濟以外的其它利益呢?

印海德:"一點不錯,正是這個憂慮。澳洲经济對原材料出口依賴程度很高,如果中國國家持股企業大規模掃蕩式地收購,勢必會造成澳洲这个最重要的經濟源頭的枯竭。"

德國之聲:從世界經濟的角度上看,全世界因為政府救市,投入天量貨幣,形成潛在世界通貨膨脹的危險。目前之所以沒有發生這樣的通膨,據說原因主要在於全世界都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導致產品價格長期低迷。但現在因為中國大規模採購原材料,導致原材料價格全面飆升,這會不會推動未來整個世界產品市場價格的上漲呢?

印海德:"中國至少對全世界鐵礦石貿易的權重,有著決定性影響。對其它礦產原料也是如此。中國鐵礦石需求量的50%來自進口;全世界60%的鐵礦石貿易流向中國。全世界受到礦產原材料價格影響的產品價格未來的走勢,很大程度上要看中國的產能消化的能力怎麼發展。中國政府迄今的表現,令人失望。它無法正確估計未來世界市場需求和相應的產能發展。"

德國之聲:如果按照您的判斷,現在因為中國大規模購買礦產原材料,人為造成全世界上游價格飆升,而中國自己的產能過剩又如此嚴重,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早晚有一天,沒有別的辦法,只能以廉價把超產的鋼鐵產品甩賣到世界市場上去,從而給尤其是工業化國家的相關企業造成巨大壓力呢?

印海德:"但另外一方面,我們必須看到:美國,歐盟,日本這些國際市場的大玩家,對於來自中國的鋼鐵出口,非常警惕。現在針對中國的鋼鐵產品出口,已經展開了一系列反傾銷調查。短期內,我看不出來中國廉價鋼鐵產品有進入上述市場的可能,因此也就無法看到中國利用外銷來消化自己國內嚴重產能過剩的可能。與此同時,2009年第一季度,中國在鋼鐵產品方面甚至成為純進口國。比方說韓國,東歐甚至中亞的一些國家,都成功地把自己的鋼鐵產品出口到中國。儘管中國國內鋼鐵產能嚴重過剩,鋼鐵產品價格已經很低,但韓國在2009年還是非常成功地提高了自己對中國的鋼鐵產品出口,達50%。

德國之聲:這也是造成中國一口回絕歐盟,堅決不肯提高人民幣匯率的原因嗎?

印海德:"不錯。特別是在產能過剩,價格低迷的今天。東歐,韓國得以成功地把自己的產品出口到自身產能嚴重過剩的中國,主要得益於自身貨幣的匯率很低。我們可以預期:未來決定國際貿易走向的一個核心因素,是一個國家自身因為其貨幣匯率所體現出來的總體競爭力,而不決定於它的產能過剩了多少,價格還能降低多少。"

採訪記者:一通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