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移民報告:多民族融入日爾曼社會

德國之聲 格雷斯勒2005年6月24日

聯邦政府公佈了移民報告:如果單以持外國護照為標準,德國大約生活著670萬外國人,數量比以前有所減少。但在過去的五年間,有將近100萬外國人(很多來自土耳其)加入了德國籍。德國不再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外國種族、混血兒、第二代移民正在沖淡日耳曼文化主體。

https://p.dw.com/p/6pRH
柏林克洛伊茨貝格區一瞥圖片來源: AP

總體來說,具有移民背景的在德人數已經超過了1400萬,各民族如何融洽共處成為一個突出話題。聯邦政府移民事務負責人貝克女士說:「我們必須學會面對這個日趨複雜多樣的社會。德國的孩子可能有俄羅斯外祖母,南斯拉夫舅舅,或者土耳其嬸嬸。」

今天,每四個誕生在德國的新生兒中就有一個擁有外國血統,他們的祖父母可能是第一代移民。聯邦政府公佈了一份600多頁的有關在德生活的外國人狀況報告,負責移民事務的貝克女士呼籲,移民孩子的教育機會急待改善。

「還沒有哪個工業化國家象德國這樣,受教育機會與社會背景之間的相關性如此之大。很多移民孩子因為父母的社會地位不高,無法接受好的教育,這種狀況一直都沒有好轉。」

平均來看,大約四分之一的德國孩子能夠中學畢業,但這種比例在移民孩子中只有十分之一,他們當中有20%的人根本沒有接受完中等教育,主要是因為德語程度太差。如果能夠加強學齡前教育和全天制教育,這種情況應該能夠得到改善。這份600多頁的移民報告還指出,2004年外國人失業率達到歷史最高點,是德國人失業率的兩倍。另外,外國移民分佈在各個社會等級,下至倉庫工人,上至青年科學家及成功企業家。年齡層次也各不相同,有退休的第一代移民,也有在德國出生長大的少年。

關於德國大城市中正在形成的外國人住宅區,移民事務主管人貝克手頭沒有詳細資料,但是她有自己的觀察:「這些外國人區造成了各種社會負擔的過分集中。例如在不來梅的一個市區裡,40%的居民是晚來移民,30%是接受社會救濟的德國人,另外30%是高失業率的外國人。這樣的一個社區確實潛在很多危險因素,容易引發社會問題。生活在那裡的外國移民一旦生活有所改善,就會搬出原來的社區。」

1999年,聯邦政府開展「社會城市」運動,設法改善外國人比重較大的社區環境。但是外國移民對參加這種運動的興致不大。移民報告還指出,重要的是,住房市場應該消除種族歧視現象。迄今為止,德國大城市也缺乏如何適應居民結構改變的遠期戰略。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