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提前大選 面臨集體違憲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5年5月23日

失去北威州對社民黨的打擊可謂深入骨髓。周一上午,社民黨主席團一致決定同意提前大選,並明確說,施羅德總理將在7月1日前向議會提出信任問題。也就是說,大選將在9月18日舉行。據專家分析,無論如何,在這種情況下提前大選都是一個違反基本法的行為。

https://p.dw.com/p/6gVY
憑欄處 瀟瀟雨歇圖片來源: dpa

以「信任問題」打開提前大選之門

周日(5月22日)晚6點多,北威州選舉的初步預測剛出來不久,社民黨主席明特菲林就發表了一個驚人的消息,他和施羅德總理商定,向社民黨主席團提出提前進行聯邦議院選舉的建議。基民盟幾分鐘後就表態,同意提前大選。

周一(5月23日)上午,社民黨主席團開會,一致同意提前選舉。明特菲林宣佈,施羅德總理將在夏休之前就對聯邦議院提出信任問題。聯邦議院夏休前的第一次會議將在7月1日召開。也就是說,最晚在7月1日,施羅德將提出「信任問題」(Vertrauensfrage)。

根據基本法,一旦聯邦議院拒絕給予聯邦總理以信任,聯邦總統可以在21天內解散議會,然後在60天內必須進行新的大選。按這個時間表推算,大選最遲將於9月18日舉行。

法律上無路通向這種情況下的提前大選

據專家沃爾夫岡.布希納爾分析,德國的基本法實際上完全排除了在這種情況下解散議會提前大選的可能性。

跟許多其它西方國家不同的是,德國聯邦議院不能通過一個多數決議來自我解散,即使是全票通過也不行。這是德國基本法之父們根據魏瑪共和國的教訓納入基本法中的,目的是防止某個黨可以任意推出重新選舉,直到結果令自己滿意。

根據基本法,聯邦總理也不能任意辭職,他也不能通過議會的多數票被選下來。在一屆政府任期內,只有在聯邦議院通過對政府首腦的「建設性不信任案」(konstruktives Misstrauensvotum),並選舉出一位新總理的情況下,才能更換政府。

信任問題」是唯一道路 但也是違憲的詭計

唯一的「後門」是基本法第68章。根據這一章,聯邦總理可以向議會提出「信任問題」。假如議會的大多數拒絕給予他以信任,而他的候選對手同樣未能得到議會多數的信任,聯邦總統可根據聯邦總理的建議在21天內解散聯邦議院。

但這意味著明著作弊。因為,執政黨社民黨和綠黨共擁有601席中的304席,佔據了多數。這兩黨議會黨團內必須商量好,不給施羅德信任票,解散議會才有可能。然而,這個「詭計」本身就不符合基本法,第68章是用來解決政府危機的,而不是給厭倦了的總理開溜的後門。

在聯邦德國歷史上,這個「詭計」已經被用過一次:1982年施密特被「不信任案」攆下台,柯爾匆匆披掛上陣。但柯爾不喜歡這個名不正言不順的上台方式,於是動用了這個「詭計」,向聯邦議院提出「信任問題」,他的同黨們根據內部約定不給他信任,結果,聯邦議院得以解散,柯爾在1983年3月6日的大選中「正式」上台。

聯邦憲法法院認為柯爾們當時的做法很成問題。當年,聯邦法院作出判決,把柯爾動用「信任問題」來解散議會作為例外予以同意,但同時指出,今後再也不允許同樣的詭計重演。聯邦憲法法院為了避免今後出現類似問題,規定在以下三種情況下不允許提前解散議會:

- 如果「其足夠的多數在聯邦議院中是毫無疑問的」,而一個總理「為了達到解散聯邦議院的目的,在看來合適的時間讓人們給予信任問題以負面答覆。」

- 如果一名聯邦總理僅僅把「在當前選期內提出的問題遇到特別的困難」作為提出「信任問題」的理由;

- 如果佔多數的政黨提出,一個通過建設性不信任案新選出的聯邦總理除了符合憲法的合法性外還需要一個由新選舉產生的合法性,並以此為理由。

有關專家指出,當然還有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以三分之二的多數通過修改基本法。1983年聯邦憲法法院作出以上判決後,德國政界曾認真地討論過這個方法,但被當時的內政部長齊默爾曼給否了。他的理由是:聯邦憲法法院很可能會否決這一修改。

德國面臨集體違憲的局面

現在,社民黨明確地選擇了「信任問題」方式,而不是修改基本法或其它方式。社民黨主席團既然全體通過了這個決定,社民黨的議員們集體作弊(拒絕給施羅德投信任票)看來是必然的了。而反對黨(基民盟、基社盟、自民黨)當然是何樂而不為,當然也將不給信任票。聯邦議院拒絕給施羅德以信任票看來已是鐵板釘釘。

問題是,不僅是社民黨議員將作弊,反對黨議員們也明知是作弊而樂享其成,因此,可以說,德國面臨集體作弊,也就是集體違憲的前景。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果聯邦憲法法院推翻了這次大選的結果,怎麼辦?那就是說:還要再選一次,或者說,至少到明年9月的原定大選日子還要再選。

假如出現這樣的情況,對社民黨當然不是壞事。施羅德此次是寧可犧牲政權,也要維護社民黨的完整。因為黨內左派揚言在北威州失敗的情況下要另起爐灶。過了一次大選後,這個分裂問題可能得到了很大緩沖,也許黨內又團結起來了。而且,拖了一段時間後再舉行大選,到時候施羅德的哈爾茨IV改革等可能開始顯露成效,社民黨嚴重失勢的狀況發生轉折也是可能的。

對反對黨來說,推翻了重選,當然不是那麼愉快的事。但如果施羅德的改革成果恰恰在這段時間裡顯示出來,也容易被視為新的執政黨的成績。在那麼短的時間裡馬上扭轉選民的方向,在德國是很難的。歷史已經證明,德國的選民是比較「堅定」的,至少會仔細地較長時間地觀察一下新的政府。(平心)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