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學者激辯「中國部落格文學」

2010年7月12日

近日,科隆中亞藝術博物館舉辦題為「從網路文學、部落格文學看中國當代文學」研討會,主講、《紅樓夢》的德語譯者吳漠汀教授的發言引發了一場德國學者之間關於網路文學到底是不是文學的爭論。

https://p.dw.com/p/OHRk
中國當今絕大多數文學作品通過網路得以傳播圖片來源: AP

過時的中國文學

在吳漠汀教授(Martin Woesler)眼中,德國人對當代中國文學幾乎一無所知。因為來自中國的文學作品被翻譯成德文後投放到德國市場時,它們在中國已經過時。比如法蘭克福書展上展出的中國文學作品平均出版年齡為5.5年。因此德國人對中國人現在正在看什麼樣的文學作品瞭解得少之甚少。最近幾年25位常居中國暢銷書排行榜的作家中,只有4人的作品有幸通過法蘭克福書展和德國讀者見面。吳漠汀教授解釋說:「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因為德國的出版社當然也是從商業利益出發,怕翻譯出來的書沒人買,像於丹的「孔子(論語)心得」還能找到一些讀者。但是她後來出版的,在中國同屬暢銷書的《孟子心得》想在德國找到讀者就難了。」

網路文學與部落格文學

吳教授近年來尤其關注中國網路文學的發展。他發現,中國網路文學的讀者群比印刷書籍的讀者群大50倍。網路文學的銷售量和閱讀量已經超過傳統印刷書籍。和傳統書籍相比,網路文學受官方審查制度的影響更小,在內容上更自由。網路文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部落格文學亦是吳教授多年來關注的對象。他說:「第一次我開始關注的原因是中國有一個新的規定,要先申請一個號碼,才能繼續寫部落格。當時我就檢查了一下中國部落格的特點,我發現在中國,部落格的角色比在德國重要。大約百分之九十九的文學作品在中國是在網上發表的,這百分之九十九裡面有百分之九十八是部落格文學。當然有一些部落格不能算文學,但是也有一些有品質的,有文學性的部落格。我覺得在德國這種傳統還沒有,但是我們在這一方面可以向中國學習。」

部落格文學帶來的討論

吳教授認為,網路不僅為文學作品的傳播提供了新的媒介,其本身對文學作品在內容上的影響亦不容忽視。部落格文學的誕生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在其影響下,文學作品誕生的過程發生了一種逆向性的改變,以前的暢銷書作家都是先出書,後寫部落格。而現在像韓寒這樣的作家都是先寫部落格,再出書。但至於部落格究竟算不算文學的問題,與會的科隆大學漢學系教授菲廷霍夫(Helmolt Vittinghoff)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我一直抵制的是部落格文學這種說法,我看過了許多部落格,如果韓寒寫:我今天賽車的時候出車禍了。這是文學嗎?類似這樣的毫無意義的內容在中國的部落格中隨處可見,我看過的部落格中95%沒有任何實際內容,就像我的小侄子坐在那裡隨便寫一些完全沒有意義的東西一樣。」

德國學者關注韓寒

幸運的是,韓寒的部落格中至今還沒有出現過這種流水賬式的文章。相反,他的文章引起了吳漠汀教授的注意,他也是德國第一個正在將韓寒的作品翻譯成德文的人。講起翻譯韓寒作品的過程,吳教授說:「翻譯韓寒的作品特別有意思,因為第一他是幽默的,第二他有一些地方是虛擬的。你一下子就會覺得很奇怪,恩,這個不可能發生。但是後來他還繼續描寫這個好像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真的發生了,這些人有什麼反應。所以這個有意思,和許多別的作家都不一樣。他用諷刺的寫法,跟魯迅在很多地方都很相同。」

吳教授每天都要閱讀的兩個中個人的部落格,一個是韓寒的,一個是艾未未的。但是他經常會遇到打不開艾未未部落格的情況。儘管如此,他仍然相信中國網路文學的發展歷程值得德國借鑑。在他看來,許多德國出版機構還沒有意識到以網路為載體的文學作品將是出版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作者:楊柳/任琛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