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大學生逍遙生活來日不多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4月14日

德國大學生的數目從來沒有現在這樣多,德國的大學中有近二百萬學生註册。與25歲左右就結束大學學習的外國大學生相比,德國的大學生平均要到29歲才開始就業。

https://p.dw.com/p/4uEY
在大教室聽課的德國大學生圖片來源: AP

德國大學生畢業之前,平均五分之一的人換過專業,六分之一的人中斷過學習。在德國上大學不僅意味著對自己的教育投資,很多人更把它看作是塑造自己大學生活文化的時機。但是,這樣的大學生生活好景不長了,因為德國的經濟危機也同樣觸及到大學生。

波昂大學主樓出口外不遠處就是一個學生咖啡館,每天早晨那裡總是坐滿了大學生,有的在看書學習、做筆記,其他一些人在聊天。一位名叫尤裡安娜的女大學生也在那裡, 2000年冬季學期她開始學法律,現在已處於第八個學期,她想2005年結束學業,目前正在準備考試,但儘管如此,她仍然有時間來這個咖啡館坐一坐。

今天大多數大學生的生活與他們父母或祖父母上大學時大不相同了。五十年代時,上大學就意味著鑽圖書館,規規矩矩地準備應付考試。到了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時,大學生活發生了變化,上大學成了人生中脫離父母和傳統保守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階段。大學生們呼著政治口號走上街頭,抗議越南戰爭和對共產黨人的歧視。今天的大學生更看重的是發揚自我,社會學家弗格爾格桑作為 「青年與媒體世界」 研究小組的創始人多年來一直觀察青年人的生活世界,他發現,大學生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得十分自由,部分甚至變得十分放縱。不過他也說,不能把以這種自由方式生活的大學生與不負責任、玩世不恭等同起來。

對大學生來說,脫離父母、獨立生活仍然十分重要,他們十分重視按照自己的想像來生活。過去那種在老太太家租一個房間,不能發出聲音、只能關在小房間裡讀書的生活模式已幾乎不復存在。今天的大學生最喜歡合租一套住房,他們把這種居住的方式稱作「居住共同體」,房子裡的家具是東拼西湊搞來的,牆上掛著大幅政治圖象,如著名的革命家格瓦拉的肖像。年輕人共同居住,是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特徵,大學生試圖以這種生活方式打破傳統的共同生活方式,突破兩性的分工界限,也突破上代人與下代人之間的級別之分。

不過,這樣自由美好的大學生生活方式總有結束的時候。離開大學,就要找工作。與十年或二十年前相比,今天的大學生更多從事專業性很強的學習,實用性較強,但現在德國有470萬人失業,找工作談何容易。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對成績的要求越來越高,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對德國大學生來說,必須學得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