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土地上首現中國古典家具展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4年11月13日

科隆的東方藝術博物館近期舉辦古典家具展,共展出近七十件由國際著名建築師沃克收藏的中國明清時代家具。此類展覽在德國尚屬首次,在歐洲大陸也僅僅是第二次。

https://p.dw.com/p/5rAH
「純淨的形式」展覽會上展出的兩把清代高背椅圖片來源: Vok

建築師沃克從1989年開始收藏中國明末清初時代家具,主要有床、桌椅、書架、衣櫃、衣架、櫃子和筆筒等。這些珍藏家具從11月6日起在科隆東方藝術博物館展出。展覽取名「純淨的形式「。該館館長施羅巴斯女士,這樣談到取這個名字的原因:

「收藏者是一個建築師,他對簡單,純朴中國古典家具,情有獨鍾。這些家具線條乾淨利落,其單純不顯眼、強調原料本身特色的特色,令他傾倒。所以我們就使用了這個名字。」

沃克曾寫過下面的句子來讚美他所收藏的中國家具:「甚至是一個家具,一個中國家具,都可以是一項高超的藝術品。名副其實的藝術品。

那麼,這些家具到底有哪些特色呢?施羅巴斯女士認為,從16世紀的許多文獻看出;簡單,高貴,不顯眼,不膚淺,不做表面功夫等等的原則,在當時的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中國文學和美學也推崇這樣的信念。而這些作為日常用具的中國古典家具也剛好體現了這些原則。這些家具同時也展現其主人的氣質,性格和教育程度。對西方而言,是研究中國藝術史的另一個啟示。

施羅巴斯女士特別讚揚這批主要由花梨木等硬木製成的家具,美觀而實用。雖然外表朴實但是蘊含著中國人對大自然的欣賞和尊敬。因為很多的家具是順著原始的面貌製造而成。並沒有太多人工的雕琢,渾然天成。她稱讚這是高度文明而且經濟充分發展地區的產物。

據施羅巴斯女士的說法,這些中國美學原則對歐洲藝術的發展,包括了家具的製造,有重大的影響。她指出,對歐洲人而言,比如對20年代所謂的包浩司(Bauhaus)運動都有重大的影響。它打開了歐洲人的視野,讓歐洲人瞭解到中國美學的原則:簡單,矜持,不膚淺,而且看到製作工藝上的其他手法。展廳裡同時陳列了幾個受到中國影響的當代歐洲家具代表作,包括一件亞曼尼的作品。施羅巴尼認為,這些歐洲作品尚未有真正領會這一美學的精髓。

施羅巴斯女士認為中國美學和西方美學一個較大的差異在於中國人和西方人對大自然的態度不同,這種差異性也表現在製作家具的美學觀上。她告訴說,她一再強烈感受到,而對歐洲人而言這是一個新的啟示:中國人對大自然的態度和關係。中國人時常拿一段樹根,不大修飾的直接做成一個筆筒。他們讓大自然的形態直接、甚至是很突出地表現出來。中國人視大自然為萬物之主,是萬物的創造者。他們特別重視木紋的表現和原料也就是木頭本身的呈現。他們不將人的主觀看法加注於這些木頭上,而失去對其本質和特色的理解和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