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國退民進」 引人擔憂

2012年9月18日

與中國不同,德國現在的經濟狀況可以說是「國退民進」。勞工部最近公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德國政府越來越窮,民眾越來越富。但民間的財富分配也非常不均。

https://p.dw.com/p/16BCo
Wiesbaden, Schuldenuhr (März 2009). Bund der Steuerzahler. Copyright: DW / Maksim Nelioubin. DEMASTERNEU109
圖片來源: DW / Nelioubin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勞工部的這份報告中指出:"公共財政在過去的20年裡損失了價值8000億歐元的財產。"德國經濟研究所的布呂格爾曼(Ralph Brügelmann)在接受德國之聲的採訪時對此並不感到驚訝。"原因很明顯:國家債務的增加。雖然德國政府的財產直到2009年為止都有所增加,但債務增加的速度更快。所以當然就會出現財產流失。"

然而私人財產的情況就完全不同。這份報告指出,德國私人財產在1992年到2012初的時間裡從4萬6千億歐元增加至10兆欧元。哪怕是在2007至2012經濟危機的年代裡,德國私人財產仍然增長了1萬4千億歐元。

Chi 190912 DE Armut - MP3-Mono

布呂格爾曼解釋稱,國家債務和私人財富並不是對立的兩面:"德國的經濟基本上掌握在私人手中,私人投資者更容易實現最高的投資回報。"

Autor svort Portfolio ansehen Bildnummer 15959872 Land Deutschland Repräsentative Kategorie Gegenstände Pfeil Druckprodukte Pfeil Geld / Kreditkarte Konzeptionelle Kategorie Business Pfeil Branche Pfeil Bau Keywords ["architekt","bank","banknoten","bauen","baukredit","bausparvertrag","dach","euro","farbig","freigestellt","geld","geldscheine","grundst\u00fcck","handwerker","hausbau","hauskauf","h\u00e4user","immobilie","immobilien","ingenieur","investement","investieren","isoliert","kaufen","kredit","makler","noten","papiergeld","quadrat","rechnung","schatten","schulden","sparbuch","weiss","w\u00e4hrung",10,20,50] architekt bank banknoten bauen baukredit bausparvertrag dach euro farbig freigestellt geld geldscheine grundstück handwerker hausbau hauskauf häuser immobilie immobilien ingenieur investement investieren isoliert kaufen kredit makler noten papiergeld quadrat rechnung schatten schulden sparbuch weiss währung 10 20 50 Keywords anzeigenAlle Keywords einsehen
50%的德國人手裡只有1%的財富圖片來源: Fotolia/svort

少數擁有多數 多數擁有少數

德國增長中的財富在分配上及其不均。德國淨財產的一半被人口中的10%掌握。與此相對的是,總人口的50%只擁有財產總數的1%。

如果德國人口總數為10,私人淨財產總數為1萬歐元,這就意味著其中一個人有5300歐元,其他四個人每人有1170歐元,而另外的5個人則各只有20歐元。最富的人比5個最窮的人富265倍。

德國達姆施塔特技術大學精英及組織社會學學者哈特曼(Michael Hartmann)相信,財富分配如此不均,一定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效應:"不平等的現象越嚴重,犯罪率也就會越高。全體國民的健康狀況、估計壽命以及教育水準也就會隨之惡化。"

哈特曼強調,財富分配不均也會給經濟帶來風險。"釀成金融危機的一個原因永遠是財富分配極端不均。因為上層人群擁有的大量財富不會流入消費市場,而會被用來在金融市場上投機。"

Michael Hartmann, Soziologieprofessor an der Technischen Universität Darmstadt, forscht seit vielen Jahren über die Mechanismen des sozialen Aufstiegs, aufgenommen am 05.06.2011. Foto: Horst Galuschka
德國達姆施塔特技術大學精英及組織社會學學者哈特曼(Michael Hartmann)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政府干預還是自由經濟?

他認為,政府應該向富人徵收更高額的稅款,來緩解貧富差距不斷加大的現狀。"如果我們現在的稅率和90年代中期一樣,那政府就可以有額外400億至500億的稅收收入。"

德國經濟研究所的布呂格爾曼對此並不贊同。他認為這樣做只能在短期內改善經濟狀況,但從長期的角度來講,這樣的做法對於投資環境來說無疑是一味毒藥。

哈特曼對此提出反駁,他認為:"這完全是經濟政策的咒語:社會高層收入增加能夠保障投資,而投資又能夠保障就業。這是人們幾年來一直堅信的涓滴效應(trickle-down effect),但這一效應並未能得以體現。"

富的更加富 窮的仍然窮

事實上,德國聯邦政府每四年推出的貧富報告也確實表明德國近些年來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1998年,最富有的家庭擁有社會總淨資產的45%,而到了2008年,這一數字已經上升至53%。

德國勞工部公佈的訊息顯示,國民薪水收入的變化也是造成貧富差距擴大的一個原因。在社會上層的薪水不斷增加的同時,社會下層40%的全職員工必須接受減薪的事實。

公平何在?

哈特曼還指出了財富分配不均的另一種影響。"因為所有的這些戲劇性的變化發生在很短的時間裡,所以引起了大量民眾的注意,他們認為這並不公平。"而德國勞工局看來也持類似的看法。最新公佈的報告稱:"這種收入分配的發展現狀正在傷害公民的公平感。"

作者:Rachel Gessat 編譯:任琛

責編:張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