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向以色列承諾賠償60周年紀念

2011年9月27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決定為以色列人提供賠償。1951年9月27日,當時的德國總理艾德諾與以色列就賠償問題進行了談判。該協議的簽訂也是德國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開始。

https://p.dw.com/p/12hFi
Wiedergutmachungsabkommen in Luxemburg Unterzeichnet- Bundeskanzler Konrad Adenauer und der israelische Aussenminister Moshe Sharett unterzeichneten am 10. September 1952 im kleinen Empfangssaal des Luxemburger Stadhauses das in mehrmonatigen Verhandlungen zustande gekommene deutsch-israelische Wiedergutmachungsabkommen. Unser AP-Photos zeigen: Linkes Bild: Bundeskanzler Konrad Adenauer bei der Unterzeichnung des Abkommens. Rechts neben dem Kanzler der Leiter der deutschen Verhandlungsdelegation Professor Boehm. Rechtes Bild: Nahum Goldman, der Praesident der israelischen Verhandlungsdelegation bei der Unterzeichnung des Abkommens. Im Vordergrund links der israelische Aussenminister Moshe Sharett. (AP-Photo) 10.9.1952
德國戰後總理艾德諾簽署向以色列賠償協定圖片來源: AP

"德國人民有義務對德國所犯下的滔天罪行進行精神和物質上的賠償。聯邦政府願意,同猶太人和以色列國家的代表確定物質賠償問題的解決方案,使遭受了無限苦難的人獲得一些精神上的安撫。"

1951年9月27日,當時的德國聯邦總理艾德諾在德國聯邦議院發表政府聲明,為德國和以色列開展賠償談判鋪平了道路。半年後,談判在中立的地點荷蘭舉行。當時的"猶太人向德國索賠大會"主席戈德曼(Nahum Goldmann )回憶說,談判就好像是在進行一筆金融交易。他所領導的"猶太人向德國索賠大會"由22個代表以色列境外納粹受害者的猶太人組織組成。經過雙方艱苦的談判,以色列方面獲得德國提供的30億馬克的物質賠償,"以色列向德國索賠大會"獲得4,5億馬克。慕尼黑歷史學家漢斯‧京特‧霍克茨(Hans Günter Hockerts)說:他說:"最大的問題是,如何確定賠償數額的標準。談判期間,以色列議會也出現喧囂的場面。有人打出橫幅,上面寫著:我們被殺害的祖父母價值多少?這句話的意思是:對賠償數額沒有標準!最後人們選擇了一個合理的額度,即倖存難民在以色列的安家費。以色列想要的並不是德國馬克,而是德國產的工業設備,如機車,船舶。此外,也包括石油,化工和藥品之類。"

自相矛盾的是,積極參與簽署賠償協議的艾德諾最信任的顧問漢斯‧格羅布克( Hans Globke ),在納粹時期曾就反猶太人的紐倫堡法律發表評論。以色列人對此並沒有表示反對。難道是為了對戰後德國表示忠誠?以色列記者和歷史學家湯姆‧塞格夫(Tom Segev)認為:"我不認為這是表示忠誠。而是出於政治和外交政策方面的現實考慮。那時的德國對以色列來說已是公認的正在崛起的大國。因此人們努力避免得罪艾德諾政府。例如,本‧古裡安(Ben Gurion)就規定,不要通稱德國犯下的罪行,而只稱其為納粹罪行。"

賠償協議之父,大衛‧本‧古裡安和艾德諾都是首先考慮各自的政治利益:德國總理試圖推動與西方的一體化,將賠償作為西方大國的前提條件, 而以色列總理則希望加速年輕的以色列國的建設。對比一下德國的賠償數額,就會發現根據德以賠償協定提供的賠償和對個人提供的賠償在數額上有很大差異。格拉斯說:"對後者的賠償主要是按照1956年的聯邦賠償法進行的。但必須要強調的是,對個人的賠償金額遠遠超過根據德以賠償協議提供的數額。據統計,到2000年,根據德國聯邦賠償法共向以色列賠償了830億馬克,但是根據以色列協議提供的賠償只有30億馬克。而賠償個人的830億馬克,其中80%流入外國的賬戶,尤其是流入以色列和美國。"

儘管如此,德國的"付款"在兩國人民中備受爭議。尤其是前東德堅決拒絕替納粹犯下的罪行向以色列提供任何賠償。


作者: Michael  Marek 編譯:李京慧

責編:邱璧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