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六智庫聲援在華被拘加拿大公民

文山
2018年12月20日

六家位於柏林的智庫共同呼籲中國當局公正對待三名在押的加拿大人。這些德國學者,為何要對一起看似與德國無關的事件發聲?

https://p.dw.com/p/3ARkI
Michael Kovrig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前外交官、中國問題學者康明凱(Michael Kovrig)圖片來源: Reuters/Crisis Group/J. de Lossy

(德國之聲中文網) 本周四(12月20日),位於德國柏林的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PPi)、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ECFR)、科學政治基金會(SWP)、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德國外交關係理事會(DGAP)共六家智庫的負責人發表聯合聲明,對於三名加拿大公民的去向和個人狀況"表達深切憂慮,並要求得到相關訊息。" "我們迫切要求中國相關政府機構說明他們所受到的指控,並希望能夠按照國際標準進行客觀公正的處理。"

聯合聲明的簽字人之一、柏林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貝納(Thorsten Benner)對德國之聲表示,六家位於柏林的智庫,之所以要對中國與加拿大之間的這場糾紛發聲,是因為"這可不只是中國與加拿大之間的事情,而是關係到每一個研究中國或者在中國展開研究的學者。"貝納說,此事件讓許多學者都感到非常擔心,"所以,我們要向那些被中國拘捕的研究人員表示團結和聲援。"

China Kanada Fahn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Imaginechina

12月1日,華為集團副董事長、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加拿大溫哥華轉機時被拘捕。當地警方是應美國司法部的要求而採取了此次行動。孟晚舟遭美國司法部的控告,被認為利用欺詐手段向跨國金融機構隱瞞華為集團違反美國對伊朗制裁法規的情節。此事引發了中國方面的強烈反應,北京方面已經多次要求加拿大當局釋放孟晚舟。

12月10日,加拿大前外交官、現供職於"國際危機防範組織"的中國問題學者康明凱(Michael Kovrig)遭到北京當局拘捕,被控危害國家安全。幾天後,另一名加拿大公民、在丹東市經營一家主要同北韓進行文化交流的公司的思巴夫(Michael Spavor)也因同樣的控罪被捕。商人思巴夫常去北韓出差,也是一位小有名氣的北韓問題評論人。

Michael Spavor
加拿大商人思巴夫(Michael Spavor)圖片來源: Reuters/Kim Kyung-Hoon

近四十年來最艱難時刻

貝納指出,這是近年來首次有外國研究機構的職員在中國被捕;對於從事中國研究的學者而言,這開創了很不好的先例。"我很擔心,這會讓那些致力於在中國社會與西方社會間架設橋樑的人的處境越發艱難。比如康明凱,他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在為增進西方對中國的瞭解、促進對華合作與對話做貢獻。拘捕像他這樣的人,中國向外界釋放出了一個異常令人擔憂的訊號。"貝納認為,中國問題學者在華的工作環境,已經到了近四十年來最艱難的時刻之一。

六家柏林智庫的聯合聲明也強調:"類似事件令經常在中國從事研究的外國學者感到不安和懷疑,擔心自身安全。這很顯然會對加強瞭解中國的發展以及推進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建設性關係的努力起到破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