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090909 IW Export

2009年9月10日

由於對出口的高度依賴性,德國在金融危機中受到的打擊比歐洲大部分國家都要更猛烈。但是沒有必要對這種模式感到懷疑,未來出口和世界市場的發展方向對德國經濟的成功仍然有利。科隆的德國經濟學院的新研究成果得出了這個結論。

https://p.dw.com/p/JZHu
繁忙的漢堡港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德國生產的產品差不多有一半最終出口到了國外。設立在科隆的德國經濟學院的研究結果表明,未來也將是如此。經濟危機不會改變這一情況,因為德國具備復甦的有利條件。研究所的所長胡特爾認為,幾乎在世界的各個地方都仍然存在著巨大投資需求。"我們幾乎在世界的所有地區都面臨著同樣的局面,儲蓄超過了投資。最明顯的是在中東,在獨聯體國家以及在亞洲。

接下來的十年,世界人口將繼續增長,尤其是在新興工業國家和城市中。到2050年為止,老年人將是現在的三倍,胡特爾認為德國為這種趨勢做好了准備。"所有的這些都對經濟結構、教育投資、生物和醫學技術、醫療衞生裝備提出了要求。在這所有方面,德國企業都擁有很全面的產品,這些領域在過去多年來也發展得很好。"

胡特爾認為在日漸緊迫的資源和氣候問題上,德國也因為擁有先進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廠建設等技術,而比其他國家有著更好的條件。而且現在沒有其他的理由反對出口。"強勁的出口增長已經開始出現,這是由於工業領域的薪資提高比較緩。這一方面提高了產品的價格競爭力,但同時也會削弱居民的消費能力。"

這種說法並不正確,而且情況完全相反。出口領域的薪水水準相對而言在快速增長。總的來說,儘管在德國薪水增長緩慢,但是創造了許多新的工作崗位,也就帶來了更多的購買力。胡特爾警告說,假如出現通貨緊縮的話,對德國而言是一種危險,就像日本在九十年代發生的一樣。在那裡產品價格不斷下降,損害了經濟。如果正在復甦開始階段的企業無法從銀行得到信貸支持的話,那麼這樣的情景在這裡也是可以想像的。

此外,另一個世界範圍內觀察到的趨勢也可能帶來負面影響,即一些國家將來自國外的競爭者阻擋在本國市場之外。對這兩個問題政治家們都必須及時採取對應措施。

作者:Anja Dobrodinsky/子江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