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中學會考,漢語也有一份

2004年1月22日

隔著一面深深的海洋,美麗的漢字,不僅僅是T恤衫上的圖案,燈罩面上的點綴,更成為德國明斯特市一些中學生埋首苦讀的對象。

https://p.dw.com/p/4ave
漢語老師Martin.Kittlaus (後) 在教學生寫漢字圖片來源: dpa

一間中學教室裡,漢語老師Martin.Kittlaus指著黑板上的漢字問:「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16歲的學生Fabian.Galla回答道:「這是說:新年快樂!」

和Fabian一起學習中文的共有14名中學生,他們都就讀於明斯特市阿耐特-馮-杜魯斯特-胡約斯霍夫高級中學。這家中學不拘一格,在北萊因-威斯特法倫州為人矚目。因為它不僅開設漢語教學,輔導11年級的漢語學生,更走出大膽的第一步,將中文設定為中學畢業考試的科目之一。

學生們閱讀課本裡的小段對話,練習標準發音。Fabian.Galla大聲朗誦課文,並告訴記者:「中文很複雜,但是很有挑戰性。」他的同學Nina.Schirrmacher也很喜歡這門語言,說:「以前我就練習過寫中國字,把這當成自己的愛好。中文非常華麗。」當然,學會中文也將改善就業前景。

漢語老師Kittlaus來明斯特任課已有5個月。他曾經在上海、香港和台灣工作過4年,目前主講中學裡一周兩次的漢語課。世界上有12億人使用這門語言,佔據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明斯特高校負責人強調說:「中學開設中文課,主要是為日後大學裡的現代漢語學科打下基礎,也為未來的勞動市場培養人才。」

根據德國中文協會的統計,全德國有50家中學提供漢語的初級課程、選修課程。協會主席Marion.Rath透露:「巴登-符騰堡州、北萊因-威斯特法倫州是最重視漢語教學的地區。」早在3年前,巴登-符騰堡州就已有9家中學將中文口語定作可供選擇的畢業考試科目之一。隨後,漢堡、不萊梅、圖林根和巴伐利亞也開始步其後塵。

1998年,德國各州文化部長會議曾經達成共識,制定過一部中學會考標準漢語考試規定。文化部長會議的中學部代表Andrea.Schwermer說:「這項規則不具法律效應,各州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將之納入州內法典。」

中學生們學習中文分三步走:先學漢語拼音和標準發音,再學認字,最後才練習作文。女學生Nina.Schirrmacher說:「難點在於,學習漢語要從三方位著手,既要認字,又得練習四聲調發音,還得知道相應的德文意思。」如果搞錯了聲調,意思便會滿擰。

學生們已經掌握了30個漢字,對此,老師Kittlaus表示:「漢語發音和聲調對於歐洲人來說很難適應,但是語法簡單,初學者很容易掌握。」本月底,第二次學期考試即將進行。許多學生都很有信心,Fabian.Galla說:「因為喜歡,所以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