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從未道歉》展現中國"另一面"

2012年6月11日

一部記錄中國藝術家艾未未的影片將於本周末在德國院線上映。這是一部講述不公和專制獨裁的影片。主人公稱該影片是"理解中國的第一步。"

https://p.dw.com/p/15BsH
Der Bürgerrechtler Ai Weiwei in dem Film «Ai Weiwei: Never Sorry» (undatiertes Handout). Der Film von Regisseurin Alison Klayman läuft ab 12.02.2012 im Berlinale Special 2012. Foto: Berlinale (ACHTUNG: Verwendung nur für redaktionelle Zwecke im Zusammenhang mit der Berichterstattung über die Berlinale und bei Nennung der Quelle! Verwendung nur bis zum 15. März 2012.) +++(c) dpa - Bildfunk+++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艾未未是最有名的中國當代藝術家。美國導演兼記者克萊曼(Alison Klayman)歷時三年,用影像記錄了這位現年55歲藝術家的生活。這部91分鐘的紀錄片作品將於6月14日在德國影院中與觀眾見面。影片不僅僅展示了艾未未作為藝術家、博主以及維權人士的一面,也揭露了中國體制中不公正的一面。它展示了中國除了經濟騰飛、政府宣傳攻勢以外的另一面。

在接受德新社駐北京特派記者的採訪中,艾未未認為這部電影能幫助人們更好的理解中國,影片記錄了他近來的工作以及中國社會的現狀,包括法律體系以及政府部門一些負面性的行動。艾未未認為:"影片非常真實。"

導演克萊曼拍攝的這部影片同時也是紀錄當今中國最富戲劇性的一部影片。《從未道歉》記錄了中國最有名的藝術家以及他同體制中的不公展開鬥爭的過程。導演在用鏡頭陪伴艾未未的3年時間裡,採訪了他的家人、朋友和同事。

通過展現個體命運展現中國的另一面

在接受德新社的採訪中,艾未未指出,想要找到一個描述中國當代文化和法律體系的紀錄片很難。《從未抱歉》表現了中國社會中個體和集體不可調和的對立關係。影片紀錄了轉型中的中國。人們仍然在追求自由、人權並向權力機關發出挑戰。艾未未指出,包括言論自由在內的一些基本的價值觀還沒有在中國得以實現。西方社會也有它自己互相矛盾的一面,而中國和西方國家處於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文化的不同,也造成了不同的社會衝突。

艾未未認為,這部電影客觀反映一個人,一位藝術家所面臨的困境。但這種困境和他個人的努力有關。不努力的人,也不會遇到這些問題。除此以外,影片中所記錄的這位藝術家的境況相比之下還算不錯,因為他能夠得到國內以及國外的關注。他有發聲的可能,而許多人都沒有。但這些人的境遇可能比影片中這個藝術家的要糟糕許多,所有的這些無人知曉。所以在這一點上,《從未抱歉》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藝術作品。

艾未未認為,影片通過展現一個個體的命運同時展現了中國另外的一面。這不是人們在奧運會、世博會或者經濟騰飛中所看到的一面。中國的成就是建立在許多人的苦難之上的。艾未未向德新社表示,他把自己看成是一個下棋的人,對手走一步,他自己也走一步。艾未未先是參與了北京奧運會主會場"鳥巢"的設計工作,後來卻抵制2008奧運的宣傳攻勢,將其形容為"向外國人假笑。"

影片播出的時機正值德國各地舉辦一系列中國文化年官方活動之際,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該影片的德國發行方向德國之聲透露,放映《從未道歉》的影院並非德國的主流院線,更多的是一些規模相對較小的影院。

綜合報導:任琛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