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從中國人角度看德國移民法

2004年6月18日

德國就移民法的爭論長達數年,6月17日的會談,在野黨和反對黨聯盟達成共識,稱7月9日將最終通過該法。在德生活的中國人總算是耳根清靜了。讓我們看看新的移民法可能給在德的中國人帶來哪些影響?

https://p.dw.com/p/5CLe
巴伐裡亞內政部長貝克斯坦(左)、薩爾州長穆勒(中)、聯邦政府內政部長席利(右)共同起草『新移民法』圖片來源: AP

1.移民融合

部分長期在德生活的中國人對自己居住的這個國度認識有限。比如科隆附近一座小鎮的外辦官員曾抱怨,有的中國人來德數十年,但在辦理難民申請手續等事務的時候,卻因為德語能力較弱、不瞭解德國的法規而愁眉不展、寸步難行。事實上,德國為外國避難者在每個城區都提供有免費的德語課程。

這樣的狀況在今後有望得以改善。周四的會談再次重申了移民的社會融合問題。「聯邦政府將為移民融合工作慷慨出資。」內政部長席利說。今後的六年內,政府每年專門提供為數五萬的融合課程,而費用將以億計。

使生活在德國的數十萬外國人更好地融入社會也是反對黨聯盟長期關注的焦點。他們認為,在德國長期居住的外國人有權利有義務參加學習班,除了語言外,還得學習其法律、文化和社會知識。

2.高素質人才輸入

為了平衡德國嚴重的老齡化問題,紅綠執政聯盟曾借鑑加拿大、澳洲和新西蘭的相關法律制度,將人才評分機製作為移民法的核心內容。其內容大致是:德國就業市場每年按分數接納一定份額的移民。可兩年的討價還價後,這一條款還是被無情刪除了,否則反對黨聯盟堅決不回談判桌。巴伐利亞內政部長貝克斯坦說過,不顧及德國就業市場的嚴重形勢而從國外招人,是完全錯誤的。不論規定的份額是十人,還是一萬人,他都不同意,總之積分制免談。反對政黨的目光其實落在選民手裡的選票上,而由此德國的民意也可見一斑。

除了德國460萬的失業人口外,後來馬德里又發生恐怖襲擊,對外國人不信任感迅速增長,引進人才的主張者們只得忍痛讓步。

但這也不代表移民法對外國人的大門緊閉到嚴絲合縫的程度。在不對德國就業市場產生負面作用的前提下,德國勞動總署還是允許招聘外國勞動力的。原則上為專業人才移民提供方便。

近期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施羅德指出,移民法將允許海外高科技人員來德定居。在德國大學畢業的海外學生也有機會在德國居留和工作。高學歷人才進入德國勞動力市場的手續變得簡單,目前在德國上大學的外國學生在畢業之後將能夠更容易地留在德國工作。和許多國家一樣,德國也把到德國學習的外國留學生視作要吸引的高級人才的一部分。對於一些畢業後未能馬上找到工作的外國留學生,規定允許其在德國居留一年用於尋找工作。

而基民盟、基社盟認為,德國只能接收那些在德國月薪水5000歐元以上的優秀人才。高級及中級人才的引進將優先考慮歐盟成員國的公民。此外,能夠創造工作崗位的獨立開業者也受到歡迎。

3.家庭團聚

未成年人的移民規則經過長時間的討論也有了定論:外國移民未滿16歲的子女可以隨父母遷移德國,這一點得到了巴伐利亞州內政部長貝克斯塔的證實。而原先的爭議點在於,16歲的台階年齡將降低到12歲,如果子女年齡介於12至 18歲,移民問題將按特例處理。

三年多的移民法之爭即將塵埃落定,這或許讓席利如釋重負。但它是不是一項成功的法律,仍須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