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Interview Lennart Wiechell

2010年2月26日

據上海世博會開幕還有64天,德國館Balancity-和諧都市在施工上也已經進入了最後的收尾階段。德國館的取名與本次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遙相呼應,重在體現自然中萬物互相依靠,共建平衡的理念。來自慕尼黑的建築設計事務所-石凱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Schmidhuber + Kaindl)從25家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獲得了設計本次世博會德國館的設計權。本台記者採訪了這家事務所的首席執行官魏悉理(Lennart Wiechell)。

https://p.dw.com/p/MBa0
世博會上的德國展區圖片來源: dpa

德國之聲:參與這樣大的項目的競標需要做許多前期工作,您和您的事務所是出於怎樣的考慮參加了這次世博會的競標呢?

魏悉理:參與競標是我們作為設計事務所經常要做的事情,有些時候有500甚至1000個公司去申請一個項目。我自己也參加過有1000個設計方案的競標。我們作為設計師是出於對項目以及其所在國的熱情而參加競標活動的,雖然肯定會有落選的風險。

德國之聲:你能給我們講講您設計靈感的來源嗎?

魏悉理:"德國館的設計理念來自於我們對自身文化的理解,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德國的城市,會發現其中很多的十三,十四世紀的一些有六百,八百,甚至九百年歷史的古老建築,以及一些非常現代的建築。這些現代的建築有些時候成為了老建築的一種補充。歐洲的文化中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這種反差感,這種傳統與現代結構的組合,城市與自然的和諧並存。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設計能夠把這種生活情趣傳遞到中國。在展館的規劃中我們加進去了一塊位於館外,被壓縮在最小的空間裡的一塊綠地。這展示了在高密度的城市區域內還是有自然存在的空間的。 我們希望這個公園能讓人們的思緒能回歸大自然,有休息片刻的機會,雖然他們身處繁華都市。

Deutsch Pavillon EXPO 2010 Shanghai
世博會德國館設計圖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德國之聲:您已經多次去過中國,您覺得中國人在工作風格上和德國人比有什麼不同?

魏悉理:中國的合作夥伴以及他們的建築設計師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們的空間想像力非常好,理解圖紙的速度非常快。這個項目不簡單,設計很複雜,就連我德國的同事都需要很長時間來適應,中國的同事們很快就明白了設計圖紙,還給我們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比方說怎樣設計一個樓梯才能讓觀眾有足夠的頂部空間。工作過程很順利,我很驚訝的看到來自兩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通過圖片能夠很好的交流,儘管大家說的語言不同。

德國之聲:與中國同事的工作過程中有沒有讓您驚慌失措的時候。

魏悉理:當然有讓我驚慌失措的時候,儘管我們的準備工作做的已經相當的嚴密。比如我們在中國做了許多場館的模型,經常與當地的模型製造商接觸,最後這個模型要被空運到廣州在德國聯邦經濟部的官員那裡做展示,我早上到了廣州以後看到的模型是沒有外面這層遮布的,我就打電話問那個做模型的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他說他以為那個布是包裝材料,就給扔了。儘管我們天天都有溝通,但是還是會發生一些你完全預料不到的事情。後來我們也沒辦法挽回了,事已至此,你必須得接受。

德國之聲:德國館的附近就是法國館,瑞士館和波蘭館,你在工作的時候會不會偶爾想到看看別人的做法,完善自己的項目呢?

魏悉理當然,在世博會你可以看到兩百二十個展館設計方案。每個人的理念都不同,這會讓參觀者大開眼界。 感受到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光這一點就足夠值得讓人們來這裡看看了。我們和其他各國的設計事務所在同一個大樓裡辦公。也就是說歐洲的設計師們也在一個大樓裡辦公,我們的對面就是法國、西班牙、荷蘭的同事 ,我們吃在一起,互相拜訪工地,晚上一起喝酒,說說工地上的問題,是一個很緊密的集體。

德國之聲:您的事務所有多少人參與了這個項目的設計呢?

魏悉理:我們事務所有十五到二十人參加了這個項目,但是參加整個這個項目執行工作的人肯定有兩三百人。這些人有負責執行、規劃、對外宣傳及其他各種各樣事務。最多的時候我們事務所有十五人參加設計工作,現在還有四個人。我們的事務所一共有六十人,很大一部分人都參與了這個項目。

德國之聲:這個項目對於您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魏悉理: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項目本身非常令人興奮。在設計這種展館的過程中我們有很多自由發揮的餘地。這種自由是在我們設計一些辦公用地以及高層建築時所沒有的,做這些設計的時候我們得嚴格按照功能上的設計要求辦事。在設計德國館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許多雕塑的設計理念,這是令人激動的方面之一,另一個方面當然是在工作的過程中能夠瞭解中國的這個機會。這完全是另一種文化,我以前從來沒有去過中國,現在中國、上海已經成為了我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對於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恩賜,並且我還借此機會認識了許多人。

採訪記者:任琛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