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川普关稅傷中國有多深?

Arthur Sullivan
2019年5月18日

自去年7月起,中國對美出口受到川普关稅政策的影響。關稅是否對中國經濟造成真正的傷害?中國是否挺得住?

https://p.dw.com/p/3IfMQ
Xi Jinping und Donald Trump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T. Peter

(德國之聲中文網)過去10年,中國經濟增速逐漸放緩。從2010年的12%,到去年的6.6%--1990年以來的最低值。

與此同時,2018年也是川普对中國進口產品起征懲罰性關稅的一年,近日再實施新一輪關稅。乍看上去,這似乎與中國出現29年來最低的增長率有直接關聯。是否如此呢?

"我認為,增速放緩大概一半要歸因於貿易戰,一半則是由於打擊影子銀行對信貸造成的衝擊。後者對私營部門的貸款渠道造成損害",丹斯克銀行首席分析師范梅倫(Allan van Mehren)向德國之聲表示。他認為,關稅去年對中國經濟最大的影響在於所引發的不確定性,繼而對商業氛圍造成損害,"這對消費者支出和私人投資帶來衝擊,當然還有出口領域。"

"驗明傷勢"

本周三(5月15日)公佈的中國經濟數據不那麼鼓舞人心。零售業同比增長率下滑至2003年以來最低。正如范梅倫所說:消費者削減支出。另一個消極訊號是工業產值。4月增速環比顯著下滑。

不過總體而言,經濟數據顯示,川普的關稅對中國經濟造成的直接損害微乎其微,除了前述對商業氛圍的損害以及由此對投資、消費者支出造成的影響。

范梅倫認為,儘管受波及範圍廣泛,但有一個例外就是建築領域。政府的刺激方案使得住宅銷售勢頭保持強勁。

Infografik Was importieren die USA aus China EN

靠刺激方案挺住

不過,中國政府已承認貿易衝突對經濟的影響。3月,北京修正2019年增長率目標至6-6.5%區間。總理李克強稱"面對深刻變化的外部環境",明顯意指與美國的持續貿易爭執。

自去年7月美國提升關稅生效以來,北京採取財政刺激措施,旨在推動投資與開支。此外,政府也嘗試改善私營部門的貸款渠道。

然而,及時採取了這些措施,經濟仍繼續降溫,說明川普对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造成的挑戰是巨大的。

范梅倫認為,另一個風險在於,一些製造業公司將生產線轉移至亞洲其它國家,如越南。他指出,"儘管難以量化,但聽說一些事情顯示這正在發生。"

Infografik Vergleich Exorte China und USA ZH

誰為關稅買單?

從光伏電池板、鋼鋁產品,到如今幾乎全部價值4760億美元的中國對美年出口都受到某種程度的提升關稅影響(10%起)。

但值得一提的是,關稅並非自動由中國出口商承擔。很多時候,美國進口商會選擇支付額外的成本。儘管自7月美國關稅生效後中國對美出口開始下降,但其體量仍是美國對華出口的3倍有餘。

儘管成本提高,美國公司仍選擇購買大量中國產品。這或許可以部分解釋川普为何近來尋求加大對中國的壓力。最新的舉動是川普总統宣佈美國電信領域進入緊急狀態,發布總統行政令,要求對生產電信設備的"外國對手"--明顯意指華為--實施限制。

Infografik Verlauf der chinesischen Industrieproduktion EN

戰鬥狀態

但范梅倫認為,中國有能力應對貿易敵對的激化。"我並不認為中國亟需一份協議,或者他們會因壓力的增加而作出任何額外的讓步",他說道,"我想,他們正在為一場長期的貿易戰做準備,並相信他們能堅持更久。"

他同意,政府的刺激方案讓中國的一些長期目標如消除對國有企業和基建項目的依賴被迫推遲。但是,貿易衝突在很多方面是給中國的一份"戰略禮物"。因為它讓一些經濟改革的必要性凸顯出來。他指出,"對中國的前景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改革、教育以及產業升級的投資。只要中國致力於此,我認為前景仍是積極的。"

然而,他認為,在單純的經濟問題之外,貿易衝突中引發了更深層的憂慮,那就是中美關係的整體惡化。他擔心,美國對中國的挑戰將擴展到各個方面。而一旦涉及某種形式的軍事衝突,無論在台灣還是南中國海,其嚴峻性都將遠遠大於目前的貿易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