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外國啤酒中國味道

2011年10月9日

中國人釀啤酒的歷史已經很悠久了,而且年均啤酒銷量超過400億升。其中大國是中國本地產的啤酒。即使是外國啤酒屋到了中國,也「入鄉隨俗」有品位上的新嘗試。

https://p.dw.com/p/12nTK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北京一條民巷中的狹小酒屋內,自學成材的釀酒師卡爾‧瑟策爾(Carl Setzer)正在用四川花椒,烏龍茶葉和肉桂調制一種適合於中國酒客口味的新產品。卡爾掀起了一場啤酒變革,希望在中國通過己手工打造的淡啤酒,麥芽酒和標誌性的大肚皮來吸引世界最大啤酒市場的客人。

中國人每年都會消費超過400億升的啤酒,但其中大多數都是本地的低價酒,每瓶不到5元人民幣。由南非釀酒集團(SABMille)和華潤創業(China Resources Enterprises)共同生產的雪花啤酒是目前國內市場上銷量最好的啤酒,緊跟其後的是由中國最早也是最知名的啤酒廠生產的青島啤酒。但是卡爾和其他在北京上海的酒吧老闆似乎更願意著眼中國的中產階級人士,因為這些人喜歡喝價格高的進口啤酒。

"你在這個國家擁有500億到600億的顧客群,"卡爾說,"而我們則把主要目標放到其中的百分之十,看看能不能打開這個市場,為他們提供不一樣的、更好的啤酒"。

獨特風味吸引獨特顧客群

自稱有其獨特"風味"與"靈魂"的卡爾自釀酒每周可以賣出800升,中國的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酒客紛紛來到他的四合院中一飲而盡。

一年前,34歲的何先生(Ho Punyu)在外國朋友將其帶入"手工釀酒團隊"之後,也成為了獨特釀酒大軍中的一員。他覺得"青島和燕京喝起來像水",他現在已經成為北京的一名投資顧問,"我眼中的好酒就應該是物美價廉!"

在上海的拳擊貓啤酒屋(Boxing Cat Brewery)裡,接近一半的客人都是中國人,這裡的一品脫售價達到45元。釀酒師喬丹(Michael Jordan)表示,中國存在一個頂級酒的市場:"我們在這裡的生意還處於嬰兒期,所以我們還有很多機會"。喬丹現在每周可以釀出2000升啤酒。"這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畢竟啤酒不是中國的文化,中國文化比這要複雜得多。"

據美國葡萄酒經濟學家協會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Wine Economists 簡稱AAWE ) 調查顯示,中國其實已經有數千年的釀酒史,但更知名的還是由大米和穀物釀造的高度白酒。

本地啤酒仍佔上風

啤酒消費正在中國擴張 ,據世界非營利經濟學家組織AAWE統計,中國每年消費400億升啤酒,而這一數據在1961年只有15萬升。但是按人均計算,中國人均每年消費僅24升,遠遠落後於歐洲國家,其中愛爾蘭和捷克共和國人均每年消費超過160升。另外, 也有其它機構的數據顯示中國每年人均消費大約在32升。

卡爾說他正不斷嘗試用本地原料來調製出新口味的啤酒,以吸引顧客光顧他在北京的小啤酒屋。目前為止,他最成功的產品莫過於用烏龍茶和四川黃金麻調制的"金發鐵佛"(Iron Buddha Blonde)。"黃金麻是我的第33次嘗試,我試驗了33次不同的口味後終於找到了我想要的"卡爾品一口說道,"你嘗試得越多就會變得越瘋狂"。

分析人士認為,北京上海小酒吧的成功來自於外籍人士以及和他們共事的中國人,他們也不大可能吸引到來自主要城市以外的人群。中國的啤酒消耗主要來自於餐館,而且主要是本地啤酒。數達企業管理咨詢(DDMA)總監Sam Mulligan認為,"在中國,啤酒更像是成年人的茶點而非正規的飲料",他還說:"你甚至可以看見人們在早餐的時候喝啤酒!"

作者  Allison Jackson   編譯:林染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