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對華武禁問題將使大西洋兩岸再起衝突

德國之聲駐華盛頓記者 達尼爾.謝希克維茨2005年2月24日

布希訪歐帶來的歐美關係的改善必將是短暫,因為歐盟取消對華武器禁運看來已經是鐵板釘釘。美國擔心此舉會影響地區戰略力量的平衡,歐盟一旦決定取消禁運,勢必會使跨大西洋兩岸關係再度蒙上陰影。

https://p.dw.com/p/6I8w
歐洲戰機和紅色法拉利:中國都想要圖片來源: AP

歐盟對華武器禁運始於15年前,當時中國的民主運動遭到殘酷鎮壓。但是1989年以後,中國的經濟一直高速增長,現在正在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全球意義的經濟大國,其軍事裝備也得到更新和改善。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報告,從俄羅斯購買了價值130億美元的軍事裝備,其中有先進的超音速戰機、巡洋艦、潛艇和導彈。

中國的軍力增長讓華盛頓感到不安,其中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是美國承諾了軍事支持台灣的義務。布希日前在布魯賽爾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在我們國家,人們很擔心軍火交易的同時還會有軍事技術流向中國,這就會破壞中國與台灣的力量平衡,這使我們感到擔憂。」

自從1949年起,,美國就承諾對台灣提供軍事保護,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與美國建交後,仍然沒有改變美國的這一承諾。中國大陸方面一直威脅,一旦台灣宣佈獨立,大陸將不惜發動戰爭解決問題。

另外,美國國會中有人還認為中國的軍事裝備擴充是對東南亞地區的的潛在威脅,是一個很大的不穩定因素。華盛頓布魯京斯研究所安全問題專家麥克爾.歐漢龍說;「我認為,歐盟正在犯一個很大的錯誤。因為中國是一個潛在的軍事威脅。其實,認識到這一點並不需要你對中國或共產黨抱有仇恨。中國在過去的幾年裡做到了很多事情,這就是一種危險,中國想要收回台灣,而美國是台灣的主要保護力量。沒有美國保護,台灣恐怕早已經受到了中國大陸的攻擊。」

與在東南亞駐軍八萬人的美國不同,歐盟在東南亞不追求戰略利益。對於中國人來說,美國和歐盟都是重要的貿易夥伴。種種跡象表明,歐盟將在今年夏天就有可能取消對華武器禁運。但是與歐盟不同,美國不向中國提供任何武器。麥克爾.歐漢龍說;「中國沒有受到任何人和出自任何理由的威脅,因此說中國有自衛的權利並因此去購買武器是說不通的。我們希望在這一地區擁有更多的權力,並想在實際行動中顯示出這一權力。在中國和台灣沒有和平解決分歧之前,向中國出售武器會增加軍事衝突的風險,並因此會潛在地威脅數萬名美國人的生命。」

在伊拉克問題上,美國民主黨對歐盟的顧慮尚能給予理解,但是在在取消對華武器禁運上,美國的所有政黨都毫無保留地一致反對。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最高級別的民主黨代表湯姆.蘭托斯最近指責歐洲人把經濟利益放在美國士兵生命之上。由此看來,跨大西洋兩岸關係再起衝突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