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對中國,布希連任是一件頗為正面的事(一周香港媒體04-11-04)

本文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2004年11月4日

美國大選昨天終於在克裡向布希致電表示認輸之後圓滿結束,布希得以連任。今天,香港各大媒體都發表了評論。評論除了分析布希勝出的原因之外,還將注意力放到布希連任對香港的影響上。

https://p.dw.com/p/5oGU
布希宜反思?圖片來源: AP

香港《太陽報》今天發表署名「秋海棠」的專欄文章,分析導致布希勝出的美國選民心態。文章說:「美國作為一個由歐洲移民開發的處女地,因此其居民天生就有一種冒險和個人英雄主義氣質,再加上美國獨特的宗教背景,因此當「九一一」後特殊的時空背景出現後,絕大部分美國人希望本土安全和有一個強悍的領導人,這一心態其實覆蓋了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共同支持者。換言之,共和黨支持者的心態是穩固的,而民主黨支持者則面臨極大的「內心分裂」,亦即一方面其自由主義的傳統渴望出頭,但另一方面他們又有著作為美國人而與共和黨選民共同的心態,由此便造成民主黨支持者的「底氣不足」。」

《太陽報》另一篇署名「余晨」的國際評論,題目是《布希連任對中美關係的影響》。文章寫道:「國際戰略格局而言,雖然布殊當選可能使美國單邊主義勢頭更猛,但對中國和歐洲之間的戰略聯盟來說,倒也是一件好事。換言之,布殊連任將使得中歐戰略合作關係向著更為長期、穩定的方向發展;而如果克裡當選,則歐美關係一定會趨於緩和,那樣歐洲對中國的戰略需求就會大大減少,而將重歸美國懷抱。因此,在中國剛剛和法國開始其戰略合作關係,與歐洲其它國家的有關合作也在慢慢起步階段,布殊的連任倒也一件頗為正面的事情。……最後一點,全球人們普遍比較關係的是:布殊連任後,是否會繼續以反恐名義對其他國家發難,包括在北韓和伊朗問題上挑起新的爭端。……但坦率地說,美國陷入反恐戰爭的泥淖,從戰略而言對中國是好事而非壞事,因為這樣可以極大地牽制和消耗其美國的精力,使其無暇將矛頭對准中國;而中國則正好可以利用這段難得的機遇期,謀得更快的發展。」

香港《文匯報》今天發表題為《大選險勝,布希宜反思》的社評。社評寫道:「布希的支持率從9.11後的高峰急跌,只以險勝連任,個中原因值得布希及其執政班子深思:單邊主義政策為何如此不得人心,如何在國際社會重塑美國形象,如何與世界各國共同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經濟秩序,這都是布希政府必須正視的問題。 …… 事實證明,單邊主義不僅不能有效遏制恐怖主義,不能保障美國的戰略利益,更影響美國與國際社會的整體關係。顯然,布希當選後,應認真反思單邊主義政策,檢討其在軍事、政治和經濟領域損人又不利己的做法,以多邊合作機制代替單邊主義,這不僅符合世界各國利益,也符合美國的利益。」

這份親北京的報紙最後還將美國大選與香港當地的民主化問題聯繫起來寫道:「這次美國大選,也有助人們瞭解民主制度的發展需要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美國的選舉制度雖然被西方社會公認為成熟的民主制度,但仍然有許多弊端,不僅「選舉人票」制度存有爭議,選舉過程也被指問題多多。上屆總統選舉靠打官司才有結果。今屆大選又近乎難產。香港的選舉制度不可能與美國相提並論,香港有一些人崇拜美式民主,但若把美國的選舉制度搬來香港,則嚴重脫離香港的現實。這次美國大選出現的種種紕漏和爭議,無疑也為港人上了一堂民主課。」

香港另一份大眾報紙《星島日報》,今天則發表題為《布希勝在強悍,香港樂得穩定》的社評。社評說:「從 務 實 角 度 來 看 , 無 論 布 殊 或 克 裡 當 選 , 對 中 國 香 港 的 政 策 都 不 會 大 變 。 要 是 克 裡 當 選 , 可 能 為 答 謝 工 會 選 民 而 采 取 一 些 保 護 主 義 措 施 , 中 美 或 須 進 入 另 一 段 人 事 磨 合 期 。 同 樣 道 理 , 為 了 鋪 路 連 任 , 新 總 統 上 任 初 期 的 兩 、 三 年 , 會 先 厲 行 整 頓 經 濟 , 打 好 底 子 靜 待 谷 底 回 升 迎 接 下 一 次 選 期 。 布 殊 沒 有 新 官 上 任 的 陣 痛 期 , 推 行 政 策 會 較 為 一 貫 , 美 國 續 行 自 由 貿 易 和 弱 勢 美 元 政 策 。 雖 然 香 港 人 或 會 像 其 他 國 家 的 人 民 , 未 必 喜 愛 他 的 牛 仔 作 風 , 但 布 殊 連 任 , 本 港 外 貿 和 轉 口 會 減 少 不 明 朗 因 素 , 對 短 期 經 濟 會 有 穩 定 效 果 。」

(報摘:邱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