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川普将進一步捆綁亞洲盟國

樂然
2017年11月1日

在夏威夷之後,美國總統川普将在11月5日至13日期間先後訪問日本、韓國、中國、越南和菲律賓。北韓問題無疑是他此行的核心議題之一。就該問題,他將和出訪各國領導人談什麼,怎麼談?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接受本台採訪併發表看法。

https://p.dw.com/p/2mqZW
G20 Gipfel in Hamburg | Jae-In & Trump & Abe
圖片來源: Reuters/C. Barria

德國之聲:川普即將開始亞洲之行。在北韓問題上,他和日本、韓國、中國會有什麼樣的商討,會有什麼樣的新措施出台?

時殷弘:川普和日本、韓國的磋商,總方針非常明確。好幾個月來,美日韓就對北韓進行曠日持久的、空前的軍事打擊威脅 ,同時謀求在經濟上制裁北韓。這兩個方針,中國都不能同意。

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不生戰。曠日持久的對北韓進行軍事打擊的威脅,包括斬首行動在內的大規模軍演,不但達不到目的,反而刺激了北韓進一步只爭朝夕地發展核武和中遠程導彈項目。中國對此不同意,並勸說美國不要這樣做。中國和俄羅斯的雙暫停建議與此是針鋒相對的。在經濟上制裁北韓,中國也是不能同意的。中國儘管在過去一年裡,接二連三地加大了參加聯合國更為廣泛、更為嚴厲的制裁行動,加大了對北韓更為廣泛的懲罰和制裁,但是中國的制裁手段越來越接近用盡,北韓對中國形成越來越大的敵意。關鍵是這些行動--制裁加上美國的軍事打擊威脅,都沒有扭轉金正恩的決心,也沒有阻絕他繼續發展核武和中遠程導彈的能力。所以中國不贊成,也不願意在經濟上制裁北韓。

隨著北韓的挑釁和美國的壓力,中國可以進一步加大制裁措施,但中國的能力是有限的,中國不願意徹底切斷和北韓的貿易關係,包括正常的貿易關係。所以中國同美國及其盟友有合作,但也有重要分歧。

Donald Trump und Kim Jong Un TV Bild in Seoul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A. Young-joon

川普亚洲之行跟日、韓的商討是沿著軍事打擊威脅和經濟制裁來繼續運行。但對中國,我想,川普想讓中國同意做軍事打擊的準備基本上是沒有可能的。中國當然也會有限地加大經濟制裁措施。

德國之聲:那麼中國有沒有可能勸說川普放棄軍事選項?

時殷弘:中國會勸說,但一般來說是很可能無效。川普不會接受,川普将繼續和盟國一起對北韓進行空前的軍事打擊威脅。

德國之聲:中國現在試圖緩和與韓國的關係,分析認為,這可能和中國希望在北韓問題上和韓國有更好的交流有關。您認為呢?

時殷弘:在我看來,這關係到中國和韓國的總體關係,關係到盡可能阻止韓國在軍事上越來越靠近美國和日本。這本身和北韓問題沒有直接關係。因為韓國也不太可能改變尾隨美國,對北韓進行軍事打擊威脅和經濟制裁的路線,儘管韓國推行此路線時心底有很大的憂慮。

中國也許希望中韓關係大幅度改善逐漸使韓國逐漸在北韓問題處理上靠近中國的立場。但在目前,這一希望實現的可能性是相當小的。所以改善中韓關係主要是為了中韓關係本身以及中國在東北亞總體的戰略意義,同北韓問題沒有直接關係。

德國之聲:在外界看來,中方在薩德問題上實際是做出了一定讓步。中方表示將從兩軍渠道來溝通。

時殷弘:國際關係嘛,做讓步也未嘗不可。為了薩德一個問題而讓中韓關係處於92年以來最低點是不合算的。 薩德問題中國仍然是堅決反對,通過兩軍渠道來溝通,表示將薩德問題從阻礙中韓全盤關係的位置上移走,把它變成低一個政治級別的問題。

德國之聲:川普这次進行數天多國亞洲之行,您認為他希望在什麼方面取得突破?

時殷弘:川普的期望是無邊無際的。他在中國的訪問能夠得到實際性的經濟讓步。至於在亞洲其它國家,他大概能得到兩樣東西。一是進一步將美國的盟國夥伴國家綁在美國處理北韓問題的路線上。與此同時,對這些國家的訪問有助於從長期來講讓他們和美國一道來鉗制中國的政治影響。

USA Indien Außenminister Sushma Swaraj und Rex Tillerson
提勒森10月25日在新德里會晤印度外長斯瓦拉吉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M. Swarup

德國之聲:您認為他更多還是要聯合其它國家制約中國?

時殷弘:這一點,提勒森國務卿在十幾天前CSIS(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發表的演講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提勒森在CSIS發表的美印關係演說中表達了對中國崛起的擔憂,並指責"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挑釁舉動,是直接挑戰美國及印度支持的國際常規"--編者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