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富國排放 窮國遭殃

Marcel Fuerstenau2007年11月28日

行將於12月初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的前幾天,聯合國周二(11月27日)借在巴西利亞、日內瓦、柏林發布《世界發展報告》之機,呼籲與會各國採取有約束力的措施,減少排放有害氣候的溫室氣體。本次發展報告的主要結論是,假若溫室氣體排放繼續有增無減,受其影響最大的將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今天,這些國家就已經是氣候轉變的最大受害者了。

https://p.dw.com/p/CUHv
非洲國家首當其沖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最新《世界發展報告》對未來的有些預測是災難性的。報告稱,要想扭轉這些發展,人類所剩時間已不多,面臨的任務非常艱巨,即到2050年減排80%的溫室氣體,才可避免出現最糟糕的情況。不久前發布的《全球氣候變化報告》就曾警告,單在非洲大陸,因一些地區乾旱、另一些地區卻降雨量過高的緣故,農業生產率將會下降約50%。最新《世界發展報告》的作者對未來的預測甚至更為悲觀。聯合國發展署的施密特-特勞布(Guido Schmidt-Traub)指出其最主要原因說:「有跡象表明,未來預測可能將更糟糕,因為《全球氣候變化報告》沒有考慮氣溫升高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假如考慮這一因素,那麼非洲的農業生產率將下降得更多。恰恰是對這一地區的抗貧工作來說,這一發展自然將會帶來極其嚴重的後果。」

《世界發展報告》稱,氣溫上升2攝氏度,受飢荒威脅的非洲人數將會提高6億,因大水而無家可歸的人將增多2億多,受瘧疾和登革熱之苦的人數也將提高4億。為了抵禦這些威脅,需要各國政府撥出更多款項,進行適應和防護措施。德國經濟合作和發展部部長維喬雷克-措伊爾要求,工業發達國家在此必須起到帶頭作用。她說:「這尤其涉及技術領域的合作。通過我們和非洲國家進行的共同論壇,我瞭解到,這些國家對能源的需求極大,原因很簡單:他們現在的經濟增長率都在5%到7%之間,需要更多的能源來源。因此,建設可持續的能源基礎設施非常重要。」

德國發展部長所指的主要是發展可再生能源。她很清楚,一些國家特別是亞洲轉型國家依然依靠且加大力度發展化石燃料。她說:「這些國家並不問他們可不可以發展、可不可以每隔兩天就新建一座燃煤發電站,而是干起來再說。單中國就有13億人口,要發展,要能源。因此,無論是與中國還是與印度的合作,都涉及我們的根本利益。」由於核電站的安全問題以及核廢料的最終儲存問題依然懸而未決,維喬雷克-措伊爾認為不能考慮發展核能。

據《世界發展報告》,人類面臨的挑戰巨大,有統計數字為證。在聯合國發展署的施密特-特勞布看來,這些數字觸目驚心。他說:「有一個數字給我留下的印象特別深刻,那就是生活在紐約市的1900萬人排放的溫室氣體,比生活在世界上最貧窮國家的7.66億人排放的還多。而且有一點非常關鍵,它也是有關氣候保護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那就是溫室氣體一旦排放,就會在大氣層中停留至少100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溫室效應的不斷積累、遞增是關鍵所在。比如說,英國公民平均每人已累計排放了1100噸二氧化碳,而印度卻人均只排放了23噸。」

施密特-特勞布和德國發展部長維喬雷克-措伊爾一致認為,這些差別明確表明,誰應對目前以及將來的氣候負最大的責任,即工業發達國家。這些國家現在絕對不能做的,是出於氣候保護目的而改變其現有發展援助資金的分配,使非洲和亞洲面臨的其它挑戰,如抗貧和抗愛滋病工作受到影響。他們更多地是應當另撥款項,用於氣候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