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陸配」參政和台灣的民主素養

詹威克
2023年10月31日

在野的台灣民眾黨表示,考慮將一名已經具有台灣身份的「陸配」列入不分區立委提名名單。這名「陸配」被指稱背景特殊,讓台灣媒體和輿論「炸鍋」。

https://p.dw.com/p/4YDXr
在台的中國大陸配偶人數將近40萬,台灣法務部調查局人員曾發表文章詳述「中國透過『陸配』落實『兩岸一家親』文化統戰新思維」。
在台的中國大陸配偶人數將近40萬,台灣法務部調查局人員曾發表文章詳述「中國透過『陸配』落實『兩岸一家親』文化統戰新思維」。圖片來源: Lorenzo Di Cola/Nur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近日網路流傳出一份宣稱是台灣民眾黨的「不分區立委提名名單」,其中包括了「台灣新住民發展協會」理事長、與台灣人結婚30年、取得身份證20多年的徐春鶯。這個消息引起了一陣譁然。

徐春鶯被指稱,曾經擔任中國「國家級幹部」、「工作性質特殊」,今年還前往上海參加被台灣視為統戰組織的「民革上海市委員會」所主辦的座談、積極推動兩岸交流,徐春鶯本人則是否認這些指控,也否認曾經加入共產黨。

台灣民眾黨先是否認有這份名單,黨主席柯文哲後來表示,的確有考慮將徐春鶯列入不分區立委名單,不過沒說已經板上釘釘;但是綠營已經火力全開、強烈抨擊台灣民眾黨,直指他們讓這樣的人進入國會危及國安。

國民黨為首的藍營則指責民進黨和綠營忽視「陸配」的參政權利,藍綠為了一件還沒有確定的事情,引發了一場唇槍舌戰,反倒是始作俑者的台灣民眾黨好整以暇地隔山觀虎鬥,好似事不關己;看著媒體熱烈地報導與評論,逐步衝高了柯文哲的聲量,有些綠營支持者呼籲「先靜觀其變」、「不要落入圈套」、「跟著起舞反而令重點失焦、主題歪樓」。

撇開不談柯文哲或者台灣民眾黨還有這份網路流傳的名單,就台灣的法律而言,已經成功入籍拿到身份證的移民不就已經是公民、享有憲法所保障的公民權利?這當然也就包括了選舉和被選舉的參政權,原先是法律界定的台灣外籍配偶也好、還是出身中國的「陸配」,理論上都是一視同仁,不過「陸配」入籍還要特別經過一道手續,那就是得先回中國註銷當地的戶籍,早年對「陸配」入籍的手續也是格外嚴格。

由於台灣政府的統計方式將出身港澳與出身中國一起計算,所以很難計算30多萬「陸配」當中,有多少是中國大陸出身的「陸配」,不過他們當中很多是台灣小孩的父母還有媳婦女婿、在台灣工作謀生、維持著家計。他們對台灣的付出和一般台灣人沒有差別。

只要沒有違反法律,政府就不能剝奪他們的任何權利,何況有不少中國出身、已經入籍的「新住民」通過種種方式將台灣自由開放的風氣傳回了中國境內,他們懂得與中國民眾溝通的方式和語言,他們可以算是台灣對中國宣傳時的尖兵利器。

面對媒體詢問陸配擔任立委是否有國安問題,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表示對於假定的問題「沒有評論」。
面對媒體詢問陸配擔任立委是否有國安問題,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表示對於假定的問題「沒有評論」。圖片來源: Walid Berrazeg/SOPA Images/ZUMA Press Wire/picture alliance

不可否認,也有不少「陸配」不把自己看成是「新住民」、即便是已經入籍台灣,仍然「身在曹營、心在漢」,言行舉止頗為符合綠營所指控的「國安疑慮條件」。從中國共產黨當年滲透到顛覆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來看,中共很擅長長期佈建、建立工作網、滲透到各級組織,所以也不能排除中共會故技重施、在台灣也搞地下工作、發展第五縱隊,讓「匪諜就在你身邊」的夢魘在台灣重現。

可是台灣現在已經不再是蔣介石執政的白色恐怖年代,自稱已經「民主化」而且是「法治社會」的台灣,如今按照法律是不但不能思想入罪、更不能先給人安上罪名再來羅織製造證據的「有罪推論」,甚至跟蹤監視的時候都不能造成對象的心理恐懼,也就是説在法律面前,成功入籍的「陸配」就是和一般台灣人一樣,享有憲法賦予的權利保障。

但是政黨提名有爭議的民意代表人選,本來就是一件可受公評的事情,如果一個政黨真的確定提名「國安有疑慮」甚至是有任何爭議的人選,這個政黨就得自己出面解釋清楚提名的理由。尤其台灣每到選舉時,政壇上的背景調查,隨時隨地就會被抓到一個什麼把柄。説不清楚的話就會有嚴重的後果。所以一個政黨除了事先篩選提名人選之外,更要清楚地瞭解提名這個人的理由,沒有那種雲淡風輕、談笑避過的空間。

以徐春鶯這件事來説,現階段還沒有確定提名,説不定網路流傳的那份所謂名單,是被拿來試風向、測水溫,或者是所謂有心人士用來炒作輿論的農場作品,要是太早下結論、搞得輿論沸沸揚揚,讓真正的議題脫軌的話,反而未必是台灣民眾之福。

詹威克:台灣出生的醫界逃兵,曾經客居美國然後到英國從事媒體工作,也研究東亞歷史,八十年代離開台灣,繞世界一圈後返台定居。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 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