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中共未來五年對台模式確立

2020年11月6日

中共日前公佈了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及習近平對該建議所作的說明。從建議對兩岸關係的表述來看,中共已經確立了未來五年對台模式——經濟整合加武力威懾。

https://p.dw.com/p/3kwP6
Flagge China und Taiwan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P. Lin

(德國之聲中文網)建議對兩岸關係有一整段表述,文字不長,引述如下: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堅持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以兩岸同胞福祉為依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加強兩岸產業合作,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完善保障台灣同胞福祉和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台商台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支持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在大陸上市,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加強兩岸基層和青少年交流。高度警惕和堅決遏制"台獨"分裂活動。

這段表述的要點在於兩岸融合發展。融合發展的重點當然在經濟方面,因為大陸的政治制度被台灣排斥,文化也受到大多數台灣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的不認同,兩岸要融合發展,大陸只能在經濟上使力,雖然民進黨政府也在經濟上竭力去中化,但兩岸經濟的現實以及大陸經濟對台灣的輻射力,使得台灣的經濟很難擺脫大陸的吸力,大陸要從經濟上融合、整合台灣,就相對容易。這個融合和整合將從福建開始,大陸要把福建打造成兩岸融合發展的試驗區。

換一個政治性的說法,"兩岸融合發展"其實就是經濟統戰。中共對台灣的經濟統戰一直在做,尤其在馬英九時期,兩岸簽訂了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大幅對台讓利,致使每年台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達七八百億美元。即使在蔡英文上台後,兩岸關係陷入危局,大陸的讓利還是未停,原本今年5月到期的ECFA大陸也沒有單方終止。

Kombobild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Tsai Ing-wen
保住兩岸不脫勾

中共的經濟統戰目的不僅在於拉攏台灣民心,也是用惠台措施和大幅讓利來保持對台的影響力。因為這是中共目前唯一能夠深入台灣內部、保住兩岸不脫鉤的辦法。但對中共單方的經濟讓利,大陸民眾近年的不滿也在強化,他們認為,這些讓利非但沒有達到收買台灣民心的效果,反而被民進黨政府用在大陸賺得的順差購買美國武器,把它變成進一步抗拒大陸統一的資本,並操弄民意,讓台灣離中國愈來愈遠。

中共經濟統戰效果不彰,既有讓利方式的原因,主要是被台商和國民黨的高層人士截取,一般的台灣民眾感知不到大陸的讓利;也是因為習近平在大陸的政治高壓讓台灣拒斥中共和大陸,後者應該更關鍵。但融合發展的提出,顯然表明中共不想放棄經濟統戰,只是改變統戰的方式,即從單方讓利變成利用大陸的經濟吸力,來吸住台灣,將台灣整合到大陸經濟圈,就像將香港整合到大陸經濟圈一樣。

經濟整合+武力威懾

五中全會之所以提出兩岸融合發展的經濟整合思路,跟中共對國際形勢的總體判斷以及十四五規劃的戰略目標有關。在中共看來,雖然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中國的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基於這個判斷,中共在十四五規劃的建議中為未來五年發展提出了包括經濟、改開、社會、生態、民生及國家治理在內的六個目標。習近平在建議說明中也強調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仍然是中共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Kampfjets China Taiwan
中共不會放棄武力威脅圖片來源: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ce, R.O.C./Taiwan

需要指出的是,中美的全面對抗極大可能不會因為美國總統的選舉而改變,美中關係的惡化和西方對華的遏制與圍堵隱然成形,讓中共製定的十四五規劃的戰略目標和任務,如若要如期完成,就必須有一個相對和平的地緣政治環境,避免局勢險惡而導致戰爭發生。這也就是我之前強調的,習近平回歸鄧小平對時代主題和戰略機遇期的判斷,表明他主觀上至少在今後五年不想打仗,因為打仗肯定不會有和平與和平發展。鑑於中國事實上已經成為美國和其他多數西方國家的頭號防範對象,只要打仗必定會引發西方對中國更嚴遏制,不管戰爭是否由中國挑起。因此未來五年兩岸大體仍將處於冷和平狀態,只要台灣不挑釁大陸,在獨立之路上走得太急太遠,中共大概率不會武統。

然而和統暫時也沒有可能性,台灣即使不挑釁大陸,也不會試著去接近大陸,那麼從經濟上整合台灣就成為中共的現實選擇。以大陸的經濟實力,通過融合發展的方式,將台灣整合到大陸經濟圈,讓台灣經濟無法脫離大陸,這大概是習近平的想法。

不過,這只是事情的一面;另一面是,中共雖不會急著武統,但也不會放棄武力對台灣的威脅,以阻止台灣進一步的獨立傾向。目前這種每日軍機繞台的架勢在未來五年應該會成為一種常態。此乃因為,兩岸的融合發展和中共對台灣的經濟整合是否能達到效果,並不取決中共和習的想法,即使能夠做到,台灣人心無法和大陸融合,也阻止不了台灣的獨立。相反,在中美對抗大背景下,只要大陸的外部環境出現不利情形,台灣隨時會利用這種機會尋求法理獨立,中共只能用武力威懾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民進黨當局10月以來對台美建交沖動的緊急剎車,降低兩岸武力衝突的舉動,讓中共認識到,蔡英文政府吃軟不吃硬,要遏獨,武力威懾是最好的方式。

目前來看,由於武統排除在中共未來五年的對台任務之外,那麼在融合發展、經濟整合和武力威懾的兩手之間,前者會是制台的主要手段,後者起輔助作用,也即經濟整合為主,配之以武力威懾,形成中共新的對台模式。它是否有效,讓台灣經濟高度依附大陸,並阻止台灣走向最終獨立,只能由實踐來作答。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