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定時器起動-14天決定世界命運

2003年2月16日

2月14日-3月1日,聯合國武器核查團團長布裡克斯的兩個報告之間的間隔,看來是決定戰與和的最後關頭了。這並非只關係到伊拉克的命運,也關係到北約內部關係、美國的地位、世界大局等一系列「命運」。時間很短,但每一天都很長,很關鍵。

https://p.dw.com/p/3H2C
一名美國兵-原紐約的警察正在告別家人,即將奔赴中東圖片來源: AP

就像好萊塢驚險片裡的故事:一個定時炸彈定在了3月1日,如果不能及時拆解,3月1日也許就是戰爭爆發的日子。從今天算起,實際上只有12天了。時間那麼短,然而這個定時炸彈的結構卻是那樣的複雜,並非一切取決於伊拉克。因素太多了。

全球空前的反戰大遊行

星期六,在全世界600多個城市同時爆發了空前的大遊行。在最堅決的鷹派-英國首都倫敦,遊行規模創了絕對的歷史紀錄。警方說是75萬人,組織者說是150萬人。倫敦市長利溫斯通向遊行隊伍呼喊:「這場戰爭完全是為了石油。喬治.布希對人權毫不關心。」

在主戰的西班牙,巴塞羅納130萬人的遊行創造了西班牙歷史紀錄。馬德里60萬人同樣使城市陷於癱瘓。德國柏林:50萬人上街;法國巴黎:30萬人上街;希臘雅典:10萬人的遊行隊伍一度失控,與警察發生了衝突;在澳洲悉尼,今天還將有20萬人上街繼續抗議。

在紐約街頭,著名的南非大主教圖圖對遊行隊伍說:「只有在一切可能的、和平的手段都用盡了的情況下,戰爭才是合理的。但它們沒有用盡。」

時間對美國有利嗎?

看來,時間對美國是不利的。最明顯的就是美國的民意。在不久前,美國的民意測驗還表明,絕大部分美國人支持打伊拉克。然而現在有57%的美國人表示,美國不應在沒有盟國支持的情況下單獨行動。

原來支持美國的在歐盟和北約內居多,德國、法國、比利時這些反對戰爭的似乎顯得孤立。但據比利時「晨報」的一篇文章,現在主戰的陣營也開始動搖,「據一些渠道的消息,義大利似乎要偏離原來堅決支持美國的立場。」

伊拉克政府把全世界的反戰遊行說成是人類良心對罪惡和侵略的譴責。但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警告伊拉克說,不要利用聯合國安理會的意見分歧。但他同時也指出,對伊拉克問題作出一個新的決議也許是必要的。

中國和俄國的「自相矛盾」立場

荷蘭保守的報紙「電報報」的一篇文章是這樣談到中國的立場的:「由於中國經濟在最近幾年裡繼續增長,這個國家越來越依賴於中東的石油。北京對保護自己的石油利益感興趣,而這種石油利益受到戰爭威脅的威脅。經濟方面的原因也能說明中國為何特別謹慎地處理與美國的關係。中國是對美國最大的商品出口國。外交官們認為,在就是否對伊拉克宣戰的聯合國表決中,中國將會棄權,這是為了讓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滿意。」

美國華盛頓郵報的一篇評論認為:「俄國、中國和若干歐洲政府堅持要美國在沒有聯合國完全支持的情況下單獨對伊拉克採取行動。因此,聽上去很滑稽,正是這些國家針對另一個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威脅著鄰國的流氓國家北韓的問題說,唯一的解決方法是布希政府的單獨行動。俄國和中國一方面保留對解除伊拉克武裝的軍事行動的反對權,另一方面不採取任何行動,而要美國單獨去解除北韓的武裝。」

這十四天裡的重要日程

這14天裡,世界和歐洲並不會閒著,一系列日程已經排出:

-2月17日:歐盟國家首腦將在布魯塞爾的特別峰會上就布裡克斯報告討論下一步的行動;
-2月18日: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將赴梵蒂岡會談;
-2月18日:聯合國安理會將舉行公開的伊拉克問題辯論;
-2月19日:安南將與法國總統希拉克會談;
-2月底(具體日期未定):阿拉伯聯盟將在埃及舉行峰會;
-3月1日:布裡克斯等再次向聯合國安理會報告。

德國外長菲舍爾和捷克外長斯沃伯達呼籲歐盟和北約國家保持團結。菲舍爾說,只有一個強大的、一致的歐洲才能在跨大西洋關係中提供更大的穩定和安全。

(平心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