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中國刁難南海海纜修建 他國須繞道

2023年3月15日

《金融時報》報導,北京近來為深化其在全球數據傳輸上的影響力,屢屢延誤、刁難他國企業在南海修建海底互聯網電纜的申請,導致企業紛紛繞道、避免在南海施工。這些海纜為何重要?中國為何希望加以掌控?海纜公司另闢蹊徑,將帶來什麼影響?

https://p.dw.com/p/4OgiG
海底電纜是傳輸全球網路數據的基礎設施
海底電纜是傳輸全球網路數據的基礎設施圖片來源: TE SubCom/Arctic Cable Company/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金融時報》週二(3月14日)報導,北京企圖阻止、延誤他國企業在南海鋪設、維護海底互聯網電纜的申請計畫,以加深中國對這項傳輸全球數據的基礎設施的控制。

報導引述多個業內消息來源,稱多國企業向中國申請在其領海外鋪設海底電纜的許可證,都遭到刻意刁難、延遲審批,企業紛紛計畫繞道而行、避免在南海施工。

此舉將讓中國有能力影響這些傳輸全亞洲、甚至全球數據的海纜,也讓北京有籌碼,可以要求在這些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搭建計畫中,安插自家的公司、船舶或人員。

兩位業內匿名高管告訴《金融時報》,預計連接日本—新加坡以及台灣—香港的電纜SJC2,由於中國的反對,許可申請程序中,被推遲了一年多。

這條海纜由中國移動、中華電信和Meta等公司所有,建設過程中需要在香港周邊的中國領海進行海底勘探工作。一位直接參與該項目的匿名人士透露,中國當局擔心相關承包商會藉機進行間諜活動、安裝無關設備,至今已耽誤探勘工作數月之久。

對此,前美國潛艇軍官兼海軍高級官員克拉克(Bryan Clark)判斷:「中國正試圖對其週邊地區的海底活動施加更多控制,部分原因是為了防止美國在海底電纜中暗裝監察設備。」

現任職於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的克拉克補充,中國此舉也是出於他們自己的海底地圖測繪、佈局目的:「他們想知道這些民用的海底基礎設施具體裝設在哪裡。」

自2020年美國政府開始阻止中國參與國際集團的電纜建設項目後,有關海底電纜爭議的緊張局勢便不斷加溫。華盛頓也曾拒絕批准連接美、中、香港的海底電纜。

幾位業內消息人士表示,北京嚴加監管其水域,是中國對其被排除在國際相關計畫之外的回應。此外,中國當局也擔心外國公司可能假以電纜來掩護間諜活動。

中國自然資源部和國防部並未回應《金融時報》的置評請求。

中國的要求不符合國際法

根據國際法,若欲在一國領土12浬以內(即其領海)的海床鋪設、維護互聯網電纜,需獲得該國政府許可;但在距離該國陸地12至200浬間的水域(即該國的「專屬經濟區 EEZ」,又稱「經濟海域」)則通常不需要許可。

三位瞭解情況的行業高管宣稱,在中國當局的干預下,要在中國領海內取得海纜許可的過程漫長而繁瑣。

報導指,近來,各企業即使在中國領土12浬以外的海域鋪設電纜,也開始被中國要求提出申請,這顯然違反國際海事法。《金融時報》報載,該消息來源是歐洲2家主要海纜公司的高管,及受聘於亞洲地區公司的2名律師。

海纜公司為避免被中國武力驅逐,只好另闢纜線鋪設蹊徑。圖為中國的海軍戰艦的資料照,與本文內容無直接關聯
海纜公司為避免被中國武力驅逐,只好另闢纜線鋪設蹊徑。圖為中國海軍戰艦的資料照,與本文內容無直接關聯圖片來源: Li Yun/Xinhua/picture alliance

「中共透過地方政府傳達的法令,要求你要獲得許可,才能進入他們的專屬經濟區,」其中一位海纜高管透露,「你不會希望在靠近中國水域時,冒出一艘(中國)砲艇來阻止你」,因此為了不被中國當局武力驅逐,企業只好屈服,在進入中國的專屬經濟區前乖乖申請許可。

對此,克拉克表示,中國這樣的要求不僅不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國要求企業申請許可的範圍,其實涵蓋了整個南海、遠遠超出其專屬經濟區,多是「中國鄰國的專屬經濟區」。

海纜公司不堪其擾,只好「繞遠路」

南海作為連接非洲、東亞、歐亞大陸南部及西部的最有效路徑,是極受歡迎的海底電纜鋪設選項。上述區域中,近95%的洲際互聯網流量傳輸(數據、視訊通話、即時訊息及電子郵件等),都仰賴南海海域內400多條、延伸140萬公里的海纜。

然而,由於承包船隻鋪設和維護電纜的成本約為每天10萬美元,各企業不願冒任何被阻礙、耽誤工程的風險,為避免在許可問題上陷入僵局,紛紛開始尋求開闢新路線,以繞過中國宣稱擁有主權的水域。

一位歐洲海纜高管表示,因為中國政府的刻意刁難,他所屬企業將避開中國周邊海域,改到他處進行海纜建設:「沒有(中國當局的)明確授權,沒有人敢開始施工……而他們的授權根本遙遙無期。」

他補充,此舉將提高鋪設電纜的成本,因為在新路線的婆羅洲淺水水域搭建的海纜,將需要額外加裝的鎧裝層。

一家跨國科技公司駐新加坡的高管表示,如此「捨近求遠」的做法將為海纜公司帶來建造時間加長、成本提高的「雙重懲罰」:「這是(與中國在)數據基礎設施層面上的脫鉤。」

(金融時報、IEEE)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