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如何看德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2002年2月8日

德國是否在奉行可持續發展戰略?這種戰略意味著什麼?這是德國聯邦環境署二月初在一份長達500頁的報告中提出並試圖回答的問題。得出的結論是,當前的目標和選擇是正確的。然而在被消耗掉的原料和能源數量被證實是可以再生之前,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https://p.dw.com/p/1q30
海裡的油污染危及海鳥的生存圖片來源: AP

今年9月,聯合國環境大會將在約翰內斯堡召開。德國將在大會上提出其可持續發展戰略。這一戰略三月將由聯邦內閣作出決定。聯邦環境部長特裡廷將這一決定稱之為德國一項重大的新舉措。

他說:「關鍵問題在於,經濟增長和能源及原材料消耗是否被成功地區分開來。聯邦德國在過去的10年當中在這方面做得很出色。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11%,能源消耗降低了5%。」

研究報告試圖大致說明為達到2030年稱得上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需要採取哪些手段。報告中將生態稅,載重汽車養路費以及放棄使用核能稱為正確的步驟。為取得保護氣候的實際性成果報告要求至2030年將溫室氣體降低到1990年的一半。目前已經降低了18%。德國在京都議定書中承諾到2010年將溫室氣體減少21%。報告還列舉了例如交通的增長如果缺乏輔助性環境措施會產生的後果。

聯邦環境署署長特羅格說:「如果目前的交通狀況持續下去,聯邦政府不採取收繳生態稅,載重汽車養路費和支持發展鐵路交通的話,到2003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能會急劇上升,比1990年增長1/3左右。」

特羅格將空中交通也納入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願望有很強的生態意義,但從經濟角度來看卻是困難重重。他說:「民用航空免徵石油稅並在這方面享受優惠。應當鼓勵大型和排放量較低飛機的使用。使以二氧化碳和氮化物為標準的氣體排放量在全球,至少是在歐洲,得以實施。」

圍繞著德國政府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在京都議定書承諾之外的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目標迫於經濟部長米勒的壓力而未能納入報告之中。環境組織對此提出了批評。聯邦環境署的報告卻為紅綠政府在各方面說話。在農業轉折方面也是如此。

特羅格接著說道:「42.8%的歐盟預算不顧及農業對環境的影響作為支持手段發放是不可能的事情。」

數天前,美國一位環境專家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提到,德國在環境保護方面在被調查的142個國家中僅排名第54位。特裡廷批評這個報告在調查方法上存在缺陷。重要的標準,如人口密度就沒有被列入考慮範圍內。另一方面,德國的人口增長停滯受到了表揚。而人口結構金字塔的改變卻恰恰是影響社會保障的一個主要矛盾。這個問題也在可持續發展范疇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