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沒有帶來新的開放」
2014年2月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奧運會沒有帶來新的開放"--《柏林報》(Berliner Zeitung)的標題可謂開宗明義。該報記者前往北京香河體育公園,對一些在那裡練習太極拳的退休老人們進行了採訪。許多人對於北京奧運已經印象模糊,儘管當時中國政府為舉辦奧運可謂傾盡全力。文章指出,儘管北京一再警告國際社會不要將奧運會 "政治化",但恰恰是他們自己將奧運會做為了政治宣傳的工具。
"腐敗?當然確實存在,但不準任何人談論這一話題。公開這樣做的人都會為此付出代價。而中國政府在奧運會之前還自稱會釋放異議人士。從部分程度上來說,他們也確實做到了,不過那些(得到釋放的)人被禁止留在首都。
"危險的勞動條件?這也曾是當時的一個話題。不過,就算不辦奧運會,中國的民工們也都要與之苦苦抗爭,直到今天都是如此。身體虐待、強制勞動?如同俄羅斯一樣,中國不喜歡談論人權問題。以為奧林匹克精神能夠點燃自由開放的社會理念,這實在是天真了。中國政府尤其害怕政治改革,在這一點上甚至超過俄羅斯人。 "
文章作者認為,通過奧運賽事來從根本上改變一個威權國家,抱有這種巨大期待的人,所得到的失望也同樣大。
"通過奧運會所必然帶來的國際化進程,許多中國人對於國外的世界有了些許瞭解。但公開辯論的文化依然缺失。還沒有真正開始嘗試,就被黨給禁止了。自從習近平掌權以來,將近200名維權人士被投入了監獄。"
"中國的真實份量"
全球經濟和股市近來劇烈波動,部分新興經濟體更是動蕩不堪。在這個時刻,許多人對世界經濟兩強--美國和中國的未來也日益憂慮。德國《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網路版周四(2月6日)刊登文章,探究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究竟佔有多少份量。
"新加坡DBS銀行集團的研究得出結果,'如果以新增經濟力為指標的話,過去四年裡,亞洲實際上額外創造了一個德國。中國在其中佔據了70%的比重。' 憑借其進出口貿易,今日中國對於世界經濟的意義相當於1995年的美國和歐洲,瑞信集團如此表示。"
文章指出,2003年中國經濟增長率變動所造成的影響在世界範圍還幾乎無從察覺。如今中國經濟增長率變動一個小數點就意味著世界需求損失或增長900億美元,是日本的1.8倍,不過仍只是美國的一半。
"簡單而言,如果中國經濟增長率從目前的7%減少到6%,從全球角度而言,美國經濟增長率從2%上升到2.5%就能抵消。
摘編:石濤
責編:樂然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