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天下功夫出柏林 少林文化即功夫文化?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1月26日

11月25日,位於柏林市中心選帝侯大街的德國少林寺遷往柏林夏洛滕區的富蘭克林大街10號,並正式更名為「少林文化中心」。少林寺住持釋永信大師參加了文化中心的揭幕儀式。

https://p.dw.com/p/5uTS
少林文化中心成立(左為達亦樂)圖片來源: dpa Zentralbild

名稱的改變意味著少林寺在德國的責任不僅僅只在侷限與傳授中華武術,而更重要的是傳播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原來設在選帝侯大街的德國少林寺,是三年前由曾經隻身到少林寺學習少林功夫和禪學的德國人拉伊納達亦樂(Rainer Deyhle)經少林寺授權在柏林建立的,德國少林寺是海外最大的少林寺分院,不過每天所能接待人數的極限只有1000人。這與少林寺在海外馳名的地位是不相符的,而新落成的少林文化中心廳堂面積超過了2000平方米,還有可用綠地10000平米。

1964年出生的拉伊納達亦樂出生於斯圖加特,法學碩士,律師,法號釋恆進,89年前往河南嵩山少林寺拜少林武僧釋延孜為師學習少林功夫,成為少林寺俗家弟子。2001年7月,他受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師的委託,在柏林創辦了德國少林寺。達亦樂現任德國少林寺管委會主任和德國少林有限公司總經理。可以說,達亦樂是集佛教徒,武術家,律師和企業家於一體的「異類」,他認為只有建立在一定的金錢基礎上佛教才能更好的發展。

2004年,達亦樂創建了德國佛教黨,自任主席,主張以佛教的慈悲、和平和寬忍精神改良德國社會的政治文化,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利用「少林」這個金字招牌,達亦樂將自己創辦德國少林寺的成功經驗推廣到其他歐洲國家。維也納和倫敦少林寺也正是得到了德國少林寺的幫助而成立,並將仿照德國少林寺的模式來發展。

德國少林寺是海外最大的少林寺「分號」,主要向德國人提供三種學習和服務的內容:少林功夫、禪學和中國醫學。當年達亦樂建寺的宗旨是以「佛教禪宗為根本,以少林功夫為先鋒,向德國和西歐傳播和弘揚少林文化。」 不過3年過去了,雖然少林文化得到了傳播,但是與達亦樂「佛教禪宗為根本」的初衷卻大相徑庭,因此少林文化中心下一階段的任務更偏重於佛法和文化的傳播。

達亦樂為了弘揚中醫的美好願望與付出的努力也與最終的收獲不成比例:「少林寺中國醫學中心」成立不久就關門大吉,這讓達亦樂非常的失望。不過這種現狀並非短期之內就能改變的,德國的外國人管理局不能頒發給中醫以工作許可,即便他們在中國學習了多久的醫學也沒有用,除非他們作為一個非實習者在德國受過三年的醫療培訓。

Eröffnung des Shaolin-Tempels Berlin
少林文化中心的佛像揭幕圖片來源: dpa Zentralbild

而緊接著達亦樂建立「中國城」的設想也遭受了打擊。2001年,他把關於設立「中國城」的設想提交給柏林的經濟當局,儘管這個計劃極具創意。按照他的設想,「中國城」將坐落在柏林市中心的選帝侯大街的一段及附近區域。當時已經有60-70家中國內地的企業家與北京市副市長都來到了柏林,達亦樂也有信心把中國城建成一個與中國經濟和文化相關的機構和企業,成為促進德國人瞭解中國以及中德交流的一個窗口,而不同於骯髒的飯菜館、烏煙瘴氣的煙館和妓院、暴力凶殺的黑社會所聚集的舊式「唐人街」。

不過當時的柏林主管經濟的副市長基希(Gregor Gysi)否決了這一提議,後來基希因經濟醜聞下台,他的這一決定也被認為是「無知,傲慢和愚蠢的」,而達亦樂認為,當時對於中國的企業家,德方不應僅僅給3個月的旅遊簽證,而是至少給6個月的商務簽證。中國城計劃最終胎死腹中,這讓雄心勃勃的推廣少林文化的達亦樂非常失望,不過卻使得他萌生了從政的想法,這也就促成了德國佛教黨的誕生。少林文化中心的成立讓達亦樂又萌生了其他不少想法,他還計劃兩年之內在漢堡建立一家新的德國少林寺,計劃在明年就開始動工。

不過少林文化中心的成立也引起了不少其他的聲音,中國社科院就有人士指出,受大環境的影響,少林寺這個清靜之地也已經捲入了市場邏輯,而地方政府也把他作為經濟品牌在使用,習武和修禪的根本反而偏廢了。眾多海外少林文化中心的成立,的確使得「少林寺」的名字愈發沉甸甸的,但是對少林寺本身,這是否是一個正確的選擇,恐怕只有他們在「吾日三省吾身」的時候才能意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