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基民盟自民黨人要求取消對中國的發展援助

葉宣2008年8月1日

德國執政的基民盟和在野的自民黨政治家再次要求政府減少對中國的發展援助。他們指出,中國已經取代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其外匯儲備已接近德國政府的巨額財政赤字。在此情況下,德國不應再繼續向中國提供發展援助,而應將某些領域的合作引入正常的貿易和技術轉讓的軌道。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https://p.dw.com/p/Enxv
聯盟黨議會黨團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ZB

德國聯邦議院中的聯盟黨團副主席法茨周三在接受帕騷日報採訪時表示,赤字纍纍的德國政府不應該為了向中國提供發展援助更多舉債。他認為中國應該,而且也能夠自己解決很多問題。而且中國政府的財政狀況比德國要好得多。

法茨對德國之聲表示,德國政府的財政赤字高達17000億歐元,而中國的外匯儲備就有16000億美元。在此情況下,人們勢必要思考,在與中國的合作中,有一部份是否應與發展援助脫鉤,"如果德國能提供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當然應該向中國展示。中國方面如果有興趣,我們可以出售,而不是無償贈送。另外我認為經濟領域的合作首先是經濟和外交部門的職責範圍,而不是發展援助部。我們應該把中國當作重要的經濟夥伴,而不是需要無私幫助的發展中國家。"

德國發展合作政策研究所的經濟專家沃爾夫指出,討論這一問題,首先應該發展援助包括的範圍。在中德兩國的雙邊合作中,由德國發展援助部資助的項目都被歸入了發展援助的范疇,但實際上許多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援助 ,"德國對中國的發展援助近幾年來結構上有了明顯的變化。我認為不應再稱為援助,而是合作。其中環保方面的合作佔到德方預算的三分之二。其他項目還包括法制國家對話,科研教育合作等。中國在這些領域的發展也符合德國的利益。至於是用哪個部的名義出資,是次要的。但從長期看,我們需要投入這些資金,這符合德中雙方的利益。"

作為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中國的環保和能源技術的提高,政策的改善備受發達國家的關注,後者希望中國能盡快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為制止全球氣候變暖做出貢獻。沃爾夫認為:"要同中國或其他國家共同解決全球性問題,我們必須手中有資金。當然要做到目標明確,嚴格審核,但這樣的合作不可能是不花錢的。有些任務不可能由經濟界獨自完成。經驗證明,尤其在環保領域,不能指望單靠市場調節,我們需要公共資金參與推動一些項目,比如可再生能源的開發。"

沃爾夫還指出,儘管在類似問題上,必須重視全球性框架。但從長期看,雙邊合作也十分重要。中國需要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而德國在科研,環保等領域又有這麼好的機會。所以雙邊合作的渠道應該保持暢通。

基民盟政治家法茨在呼籲減少對華援助的同時強調,由發展援助部資助的中德法制國家對話必須繼續進行下去。他表示,對話的德方組織,尤其是政治基金會應該繼續參與對話。而且中國法制進步也符合德國投資者的利益。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