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在非洲撒錢 中國自己有何收獲?

文山
2018年9月4日

在本周一(9月3日)開幕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中國主席習近平宣佈免除非洲部分債務、加大援助力度。「大撒幣」大手筆,在國內也引發了巨大反響。許多中國人擔心,援助非洲會是一筆「虧本生意」。

https://p.dw.com/p/34GeO
China Yuan Währung Geld
圖片來源: Frederic Brown/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 官方背景的媒體《環球時報》刊發了長篇社論,呼籲中國民眾應當具備"大國心態"。文章稱,"中國人還要清楚,大國一定要盡大國的義務,否則我們就不能在今天的位置上久留,更指望不了繼續往前走。因為中國還有窮人,所以對外援助就是不道德的,這種思維是小農經濟的邏輯,根本指導不了中國今天的宏大實踐。發展中國的民生只能在中國經濟和綜合實力不斷進步的大潮流中實現,而不可能是靠小算計孤立完成的。"

這段話針對的是許多中國網民對習近平宣佈大手筆斥資600億美元援助非洲的不滿情緒。習近平在中非合作論壇開幕演講中表示,將為非洲國家"提供150億美元無償援助、無息貸款和優惠貸款;提供200億美元的信貸資金額度;支持設立100億美元的中非開發性金融專項資金和50億美元自非洲進口貿易融資專項基金;推動中國企業未來3年對非洲投資不少於100億美元。"此外,他還宣佈將免除"與中國有外交關係的非洲最不發達國家、重債窮國、內陸發展中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截至2018年底到期未償還的政府間無息貸款"。

China-Afrika-Gipfel in Peking
中非合作峰會上,習近平宣佈免除部分債務,並再增加600億美元的援助。圖片來源: DW/S. Mwanamilongo

援非資金數倍於教育、社保預算

在新浪微博等中國社交網路平台上,相關新聞消息的轉發、評論功能都已被關閉。少部分予以顯示的內容,都以支持中國援助非洲的觀點為主。

通過"自由微博"網站搜索,則可獲知一些被新浪微博屏蔽的內容。有網友指出,600億美元援助非洲,相當於每個中國人需要付出人民幣294.01元。還有網友則將這筆資金與中國教育部本年度的預算進行了對比,指出600億美元足夠教育部花3年。還有人指出,這筆費用相當於中國財政每年用於社會福利支出的6倍。甚至有新浪微博用戶直接評論稱:"萬邦來朝,吾皇威武。"

援助貸款能否收回?

需要指出的是,習近平許諾的600億美元援助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無償援助形式,其餘大部分是貸款、專項融資、投資激勵等形式。理論上,這些貸款日後都會收回,而中資企業在當地的投資項目,其收益也自然歸中國企業。

不過,也有許多人對這些貸款是否能夠收回表示懷疑。畢竟,就在同一個演講中,習近平宣佈將免除一些非洲窮國的到期債務。

值得注意的是,周二發表社論呼籲"大國心態"的《環球時報》,兩星期前剛剛轉載了一篇自媒體評論,抨擊了太平洋島國東加要求中國免除1.17億美元債務的要求。東加全年GDP規模僅為4億美元。《環球時報》轉載的評論寫道:"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有借無還再借免談。沒幾個國家能承受得起信用破產的後果。從理論上講,東加也是如此。"文章譴責東加的"吃大戶"心態,並接著指出:"大國必須對外援助,這是國際社會的通行做法,也是大國的一種責任。但這種事,一不能違背原則;二要考慮經貿合作的潛在收益。"

IMF Scheine chinesisches Yuan
中國的很多援助貸款,不論以何種貨幣發放,都限定必須購買中國企業的產品及服務。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資金最終流入中企腰包

目前,中國對非洲國家的貸款援助,主要有兩種形式。其一是援助優惠貸款,以人民幣形式發放,資金並不離開中國,直接在進出口商賬戶間周轉。這意味著,受援國用這筆貸款只能在中國國內購買產品和服務,然後將其轉移到當地。而另一種名為"優惠買方信貸"的援助形式,雖然沒有限定人民幣,但通常會規定必須購買中國的設備或服務,並且受援國政府須提供主權信譽擔保。

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中國進出口銀行等國有金融機構發放的這些援外貸款,最終大約有六成資金都回流到了中國國內的企業手中。而且,援助優惠貸款投資的項目,其營收會被用於償還貸款;而優惠買方信貸資助的項目,受援國更是需要用主權信譽以礦產等自然資源作為擔保。

許多中國援助項目都集中在電信、交通等基礎設施領域。華為、中鐵建等中資承建企業通過這些項目獲得了營收,同時受援國基礎設施的改善,提升了市場投資環境,更是方便更多的中資企業進入當地市場。

批評人士指出,中國的對非援助項目,往往會限定由中國企業負責實施,而這些企業又通常主要使用來自中國的勞動力,對非洲當地的就業促進作用非常小。而去年斯里蘭卡方面因難以償還貸款而將中方援建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漢班托塔港租借給中國償債,更是加劇了中國援助導致"債務陷阱"的擔憂。德國萊比錫大學的發展經濟學家卡佩爾(Robert Kappel)上周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就指出:"許多建設項目耗資巨大,而非洲國家今後必須要償還這些貸款,中國人現在可不會白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