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在德華人系列(9):科學家

德國之聲 邱璧輝2005年6月22日

陳堅是1999年9月27日到達德國的,盧紅帶著小孩在2000年1月13日跟進。對於愛家、顧家的陳堅而言,一家團聚的日子何其重要,所以他怎麼也忘不了這個日子。

https://p.dw.com/p/6osQ
科學家夫婦圖片來源: DW

陳堅、盧紅兩人都畢業於上海華東師范大學,陳堅,37歲,分子生物學者,特別在遺傳學方面有研究。他在攻讀博士期間,在美國幾個重要專業雜誌上發表了 10多篇學術論文,學術成就深獲肯定。2002年底因此榮獲德國研究協會DFG頒給的傑出青年獎章。

盧紅原先在大學生物系當生化老師。陳堅首先申請到德國波昂大學醫學院念博士並且工作的位子,因此就一個人先來了德國。盧紅三個月後才帶著女兒前來。當初為什麼選擇德國,而不是去美國、英國、或加拿大等說英文的科技大國呢? 主要原因是德國的科技研究水準高,而且校方給的待遇好像很好。

來到德國後才知道原來德國的所得稅率如此高,扣除所得稅等等,陳堅每個月賺的錢就不算特別多。所以來德國的第一印象是收入低,當時陳堅一個人先來德國,等於是單身,所以所得稅率高,等扣除所得稅等等之後,實際所得比想像中低很多。第二印象是語言不通。原本以為德國人都會說英文,到了超市買東西時才發現英文不是很通用。

盧紅攜女來德國後,因為撫養妻女,陳堅的所得稅率一下子就降了很多。但是語言問題一直到現在都沒解決,因為兩人一直忙著讀書或是工作,沒有時間正式去學德文。

另外,由於德國的幼兒照顧系統相對的不夠完備,如何照顧好快8歲的女兒,就成了問題。夫婦倆感覺到德國的幼兒照顧系統不太理想,不管是學校或是幼兒園都不夠完善,幸虧有兩個德國友人給他們無私的幫助,晚上過來幫忙帶小孩。另外他們每年請一位父母來幫忙照顧小孩3個月,使得夫妻兩人一方面可以輕鬆些,二來老人家也可以見見孫女,外孫女,享受天倫之樂。

總的來說,他們覺得德國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地方。他們剛來的時候都喜歡這個國家,覺得空氣好,很安靜,特別是他們住家的外面就是一大片森林,工作,收入方面也都滿意。不方便的地方也有,比如小孩上半天學校,星期日商店不開門。

雖然是有點不方便,但是陳堅廬紅都認為這些畢竟是生活上的小事,不足掛齒。比較嚴重的是,當他們住久一些就感受到德國人的排外心理根深蒂固,至少是有比較高比例的德國人有排外的意識,他們平常在說話時,便會不自覺地流露出排外的情緒,常說是外國人搶走了他們的工作位置或類似的話語。

夫妻兩人對德國還有一項體驗,他們覺得德國似乎比中國還像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廬紅說:「雖然說中國是個社會主義國家,但是我(在德國)一開始工作後,幼兒園的收費馬上加一倍。因為薪水收入一高,我們得付的錢就高。當時嚇了我一跳。因為在中國也沒有這種情形,也就是說,這裡是真正的福利社會,比中國還要社會主義。」

陳堅前一陣子專研有關癲癇症的病理基礎。這中間也經常到各國開會。夫妻兩人打算在海外多奮斗幾年後才回中國。至於是否還留在德國還不知道。

兩人雖然整日和尖端科技為伍,卻對人文有極深層的關懷,他們有一個夢想,陳堅說:「我並沒有很大的志向,或是說我一定要成為怎麼樣的人,我想我應該先把家庭管好,孝敬父母,養育小孩。有餘力時,再去幫助別人,希望自己退休後,回中國,去雲南或是其它偏遠地區,開個小學或是中學,去幫助需要幫助的小孩,讓他們受教育。」

夫妻倆人不只是想以醫學的手段來減低病痛、延續生命、維護生命的尊嚴,同時希望以教育的方式,來豐富生命的內容。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