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健康

在德華人看「德式佛系」抗疫

洪沙 (綜合報導)
2020年3月11日

到目前為止,德國在應對新冠病毒疫情時執行的措施力度上和中國區別很大。在德國生活的華人如何看待德國應對疫情的方法和措施呢?他們是否認為德國應該效仿中國的做法呢?

https://p.dw.com/p/3ZD7g
Deutschland Erste Todesfälle nach Infektionen mit Coronavirus | Test Drive In Nürting
圖片來源: Imago-Images/7aktuell

(德國之聲中文網)隨著上個周末德國國內確診病例破千,確診病例的增速也變得越來越快。德國聯邦衞生部長施潘上周末建議超過千人的活動暫時都應該停止舉辦。一些聯邦州紛紛響應,決定暫時禁止所有參與人數超過1000人的公共活動。與此同時,包括羅伯特‧科赫研究所所長在內的不少專家都建議,近期公眾應該盡可能減少避免參與社交活動,為老年人和患有基礎病的人群提供更好的保護,而且所有人都應該勤洗手,減少病毒傳播幾率。

由德國聯邦內政部和衞生部聯合組成的應急指揮部(Krisenstab)上周還決定,今後醫療防護用品均由聯邦一級統一調配。3月4日開始德國限制對外出口醫療防護用品。

就目前來說,德國在應對新冠病毒疫情時改採用的措施和方法同中國相比,無論是數量還是強度都存在很大差別。那麼在德國生活的華人如何看待德國的防疫政策和措施呢?

新冠疫情 德國人怎麼想?

由於缺少相關的調查和統計,我們無法客觀地對華人的態度和看法進行概括。因此也只能通過歸納總結較有代表性的華人網路社區及微信群的發言來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德國華人圈中較有影響力的論壇"德國熱線"上專門開闢了"新冠狀病毒專版"。有用戶發言說,按照德國目前的防疫措施,大概德國會變成下一個義大利。這名用戶還表示"儲備3個月的糧食,但是苦於孩子上學,大人上班。聽天由命吧!但是還是要做好防護"。

有人分析德國應對疫情的策略是"拖延","但是代價是大面積感染,感染比率70%,死亡人數會遠超中國。但是因為這個政策,疫情進程很長,死亡主要是老人和病人,這些人在政客們看來就是不值錢的代價,換來的是錢。這個政策的精神就是錢比人命重要"。但是也有人認為"拖延策略"可以確保醫療體系有足夠的實力接診病人,並且給疫苗研製爭取時間。

有人在論壇上評價德國的防疫措施時寫道:"單單從公共衞生的角度來看,我覺得現在德國政府採取的措施是恰當的。在達不到(中國)國內那種動員能力的前提下,媒體宣傳上盡量減少民眾的恐慌情緒,不提倡人人戴口罩 將有限的醫療資源留給醫院和診所;對於已經患病的建議輕微症狀的在家自癒,重點處理重症患者。更不用說現在疫情基本上對德國的經濟和民生還沒有造成顯著的影響,至於最後的效果,就等疫情結束再來評價吧。"

新冠病毒, 德企的巨大挑戰

微信在德華人群裡有一位自稱來自湖北的華人對於德國的處理方式表示不滿,"我可以瞭解你們德式思維沒問題,但是對不起病毒不會。病毒對你德式思維還是中式思維並沒有興趣。病毒管你一黨制還是多黨民主?你不干預它,它就野蠻生長。現在要做的是什麼?瞭解病毒和提高防疫知識,全員!!不然國內這兩個月做的功都白做了好嗎?"

面對華人社區對德國所謂"佛系"抗疫政策的不理解和焦慮,埃森大學附屬醫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陸蒙吉近期在接受德國的華文報紙《華商報》的採訪時曾表示,"德國做事不會'不惜一切代價',而是將危害降到最低。因為往往不惜一切所付出的'代價',其危害性更大"。他說:"德國目前時採取用救治肺炎的方式治病。德國在救治肺炎方面的經驗非常豐富。我可以非常負責人地告訴大家,如果得了這個病,那麼你在德國得到及時有效救治的機會,遠比在中國大得多。所以有些華人認為,在防治這個新病毒方面國內是不是做得更好?我告訴你,不是這樣的。"他還強調,"如果我們華人因不瞭解真實情況而驚慌恐懼,把自己的生活搞亂套,躲在家裡不出去或者不去上學,該做的事也不再去做,那就是浪費了德國社會為大家提供的保護,辜負了德國社會給大家的福利。這是非常非常不值得的事情。我們真應該理性地思考這些問題"。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