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圖片:瞧,這就是:殯葬師弗裡茨•羅特的日常生活

2010年6月1日

德國有句俗話說,「一圖頂千言」。看了這一組圖片,您就對「千面德國」中的人物的日常生活有了更直觀的瞭解:

https://p.dw.com/p/MjGd
弗裡茨•羅特在與記者José Ospina 交談圖片來源: DW
Gesichter Deutschlands Flash-Galerie FrRo1
殯儀館:科隆附近貝爾格什-格拉德巴赫城邊的小山坡上,有這麼一個不尋常的地方——「人性陪伴之館」。這不僅是一個用來哀悼的地方,也是一個教會人們如何對待悲哀的地方。圖片來源: DW

Gesichter Deutschlands Flash-Galerie FrRo2
弗裡茨‧羅特在殯儀館的圖書室裡。他說,即使診斷他得了不治之症,他還是會有很多新的想法。不過,「總有一天會干夠的」,他引用萊茵蘭人的口頭禪道。對他的身材,他也有想法,「我1.82米高,115公斤重。要是100公斤就好了!」羅特透露道。儘管如此,他還是很高興今天有壽司吃。圖片來源: DW

Gesichter Deutschlands Flash-Galerie FrRo3
哀悼室:這裡被羅特稱為「靈魂鄉村旅館」,裡面所有哀悼室和遺體告別室都有窗戶。前來哀悼的人一直能看到屋外鮮活的大自然,使他們能在困惑和絕望中想到:生命不息,我們要繼續生活下去!圖片來源: DW

Gesichter Deutschlands Flash-Galerie FrRo5
「思念之路」:弗裡茨‧羅特認為藝術是抒發情感的最佳途徑。「思念之路」是一條地下通道,它借助藝術,引領哀悼者們走過他們的情感世界。這是一個感性之旅,目的是讓他們正視死亡,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圖片來源: DW

Gesichter Deutschlands Flash-Galerie FrRo6
死訊:死訊傳來,死者親屬霎時會有石崩地陷之感。這盞可憐的燈表現的就是我們的日常狀態,初始的震驚過去之後,記憶會如潮水般湧來......圖片來源: DW

Gesichter Deutschlands Flash-Galerie FrRo7
生活瞬間:這裡是「追憶室」。在這兒,親屬們可以意識到,我們生活中的種種關係都是脆弱、不堪一擊的,包括友情和婚姻。圖片來源: DW

Gesichter Deutschlands Flash-Galerie FrRo8
布麗吉特:牆上的名字提醒我們,我們不是孤獨的,即使在我們死了以後;也提醒我們,我們和其他人之間的關係依然存在,不論是生還是死。圖片來源: DW

Gesichter Deutschlands Flash-Galerie FrRo9
沒有時間:「每人都有自己的時間,」弗裡茨‧羅特說。死亡再令人悲哀,但還是會有一些與死者有關的逸聞趣事值得親友回憶。所以羅特認為,除了嚴肅哀悼紀念,親友也應該笑,笑死者生前那些好笑之事。圖片來源: DW

Gesichter Deutschlands Flash-Galerie FrRo10
滑板:一個亡童的滑板告訴我們,很多細小的物事能讓死者在我們的眼前鮮活起來。「要用心靈去看,」羅特即興引用了詩人諾瓦裡斯的一句名言:「萬物中我看到同一個畫面。」圖片來源: DW

Gesichter Deutschlands Flash-Galerie FrRo11
玩家:活著是最大的幸運。人不應該渾渾噩噩地度過一生,所以弗裡茨‧羅特要求大家「不要等待死後過上天堂般的日子,而要在現實生活中孜孜以求。」圖片來源: DW

Gesichter Deutschlands Flash-Galerie FrRo12
死胡同:人有時會遇到真實的或者臆想的「坎兒」,譬如自己的孩子沒了,丈夫或妻子死了,朋友死了,怎麼辦?生活如何繼續?羅特建議大家用心記住德國女詩人希爾德‧多明的詩:「不要倦怠 | 而是向(生命的)奇跡 | 伸出手| 輕輕地 | 象伸向一隻鳥」圖片來源: DW

Gesichter Deutschlands Flash-Galerie FrRo13
日式花園:這個日式花園意味著:世間除了憂傷和痛楚,還有美好的物事。水流潺潺、枝葉婆娑、大自然的繽紛色彩,這些,都能讓悲哀的人們重新想到生活的樂趣。圖片來源: DW

Gesichter Deutschlands Flash-Galerie FrRo14
弗裡茨之墓:一位同名人的墓。弗裡茨‧羅特的夢想是:人們對待死亡應該就像對待生活和愛情那樣!圖片來源: 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