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國際媒體:北京總是慢一步

葉宣(摘編)2015年8月26日

中國股市本周的走勢,以及周二中國央行作出降准降息的決定,繼續成為國際媒體討論的焦點。

https://p.dw.com/p/1GLgB
Chinesische Zentralbank Hauptsitz Peking 2014
圖片來源: Reuters/Jason Lee

(德國之聲中文網)英國財經雜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刊登題為"中國股市繼續下滑 頭腦冷靜者勝出"的分析文章指出:「人們有理由對中國經濟的前景感到擔憂。經濟增長率放緩,投資冷卻的幅度更強烈,中國對商品的胃口不像從前那麼難以滿足了。這對所有地方的商品出口者來說都是一個重大打擊。而政府一開始對股市拋售風潮的不力反應,不禁讓人們對政策制定者的能力以及他們有關深化市場改革的承諾提出質疑,而這一改革是中國經濟亟需的。儘管如此,對中國經濟短期內前景的擔憂則是誇大其詞。」

對於中國周二推出的降准降息的決定,《華爾街時報》線上版刊登"中國降息你應知道的五件事"的背景文章。對「中國是否還擁有市場信譽」的問題,文章寫道:「本月早些時候央行讓人民幣貶值,使人們對北京經濟調控能力的信心受到打擊。不僅如此,儘管推出了激進的政府救市措施,股市仍繼續今年6月就已開始的下跌趨勢。投資者和經濟學家們早就期待央行採取降低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的措施了,這說明北京總是慢一步。」

China Börsen Talfahrt gestoppt
北京經濟調控能力的信心受到打擊圖片來源: Reuters/J. Lee

對於「這是否意味著北京向改革邁進?」的問題,文章接著說:「中國央行同時放開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動上限。這將從根本上提高中國以國有銀行佔主導的銀行業的競爭力,標誌著政府朝著放開金融系統管制的方向走出了又一步。這一步驟並入周二降准降息的一攬子措施顯示中國的改革派迫使最高領導層作出了讓步,儘管他們還是遵從領導的旨意,以慣用的政府槓桿的老方法刺激經濟。」

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月刊載文分析了中國股市下滑對美中關係的影響,認為這一背景使得習近平9月對美國的訪問不會輕鬆。文章指出,目前中國股市對華爾街的衝擊有限,黑色星期一沒有成為現實。「但這不意味著中國經濟減速對全球不會造成切實影響。根據彭博財經的大宗商品指數,原油、咖啡等商品的價格已降至上世紀末以來的最低,部分原因就是來自中國的需求趨弱。富達國際投資( Fidelity Worldwide Investment)的首席投資平衡專家羅西(Dominic Rossi)警告說,依賴對中國出口的新興工業國家受到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衝擊尤其大。」

18.08.2015 DW MIG Schmieding
全球原料商品需求下降圖片來源: DW

「(華盛頓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中國問題專家)甘迺迪(Scott Kennedy)表示,周一的股市大出血使得中國人的自信心極大受損。當2008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之時,中國經濟曾一枝獨秀。這使得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信心大增。但現在,人們逐漸看清,北京的干預措施不足以阻止外部的經濟力量兇猛地衝擊中國的經濟。」

西班牙的左傾自由派報紙《國家報》(El País)周三就中國經濟寫道:「多年以來,金融領域的危機就已不再是地區性的事件。擴散到不同的市場,是全球化和資本自由流動的一個基本特徵。中國股市的大跌在全球範圍造成資金損失,有可能成為削弱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個主要因素。而中國金融業發展水準不高、監管機構的隨意性以及政府不夠明確、自相矛盾的決策可能加重已有的問題。管理部門的干預往往導致事態更糟糕,而其結果是災難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