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IAEA Gouverneursrat

2010年3月1日

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自周一開始在維也納舉行多天會議,主要討論該機構新任總幹事天野之彌有關伊朗核計劃的最新報告。會議不排除在此問題上形成新決議的可能。

https://p.dw.com/p/MEu0
伊朗核問題始終是人們關心的焦點圖片來源: ISNA^

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將首次在維也納聯合國駐地討論新任總幹事有關伊朗核計劃的調查報告。去年12月,日本人天野之彌接任了埃及人巴拉迪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一職。天野之彌被認為是一名盡量避免與政治有瓜葛的技術官僚,但他的第一個有關伊朗核計劃的調查報告卻充滿了政治火藥。

人們有理由對伊朗發展核武器表示擔心是天野之彌報告的結論。在此之前,還沒有一位總幹事能夠像他這樣清楚而明確地表達過這種觀點。儘管天野之彌的報告裡並沒有新的證據,但他對以前所獲得的證據有一番與巴拉迪完全不同的解釋。曾於5年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巴拉迪在伊朗核計劃的衝突中始終將要求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放在首位。他沒有獲得足夠的證據證明伊朗的核計劃有軍事目的。因此巴拉迪在伊朗是否發展核武器的問題上總是持謹慎態度。

巴拉迪的這種態度受到了一些國家,特別是美國的批評。美國指責巴拉迪出於政治考量有意隱瞞對伊朗不利的證據,以免為某些國家提供口實。這些國家希望能夠獲得證據,以便對伊朗做出更為嚴厲制裁的決議,甚至對伊朗核設施進行軍事打擊。

天野之彌儘管也沒有伊朗正在發展核武器的確鑿證據,但他對已有證據的解釋與其前任巴拉迪有明顯不同。比如伊朗很驕傲地宣傳其提取濃縮鈾的工作,並且常常在事後才通知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人員。另外伊朗正在試制一種可以用於引爆原子彈的特殊引爆裝置。天野之彌的報告引用了大量的、來自不同渠道的情報。他認為這些情報是準確的。天野之彌要求德黑蘭對它的這些做法做出解釋,不要再繼續隱瞞實情。

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將對天野之彌的報告做出評估。其結果可能導致該理事會對伊朗做出一項新的決議。去年11月份,該理事會做出決議,敦促伊朗停止修建所有秘密核設施。35名理事會成員的25名支持了這項由德國提出的議案,其中包括俄羅斯和中國。

但國際原子能機構沒有權力制裁那些不與之合作的成員國。只有聯合國安理會有制裁權。而在安理會,伊朗在最近幾年中幾乎一直得到常任理事國中國的支持。中國有否決任何提案的權利。中國的態度表明,它將否決對伊朗進行更加嚴厲制裁的提案。

作者:Joerg Paas/王雪丁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