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國民黨爭取年輕世代支持 學者:兩岸論述是最大挑戰

李宗憲
2021年8月16日

國民黨日前舉辦「網紅青年營」,希望強化網路聲勢,吸引年輕人認同,但有台灣網媒指出當天演講冗長,缺少青年互動,遭國民黨回應駁斥。作為台灣最大的在野黨,在爭取年輕人的支持上,最大挑戰為何?

https://p.dw.com/p/3z2D9
Kuomintang Flagge bei einer Wahlveranstaltung 2008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P. Lin

(德國之聲中文網)國民黨日前舉辦「網紅青年營」,已徵選方式公開招募青年人士參與,由中廣董事長趙少康丶黨籍議員羅智強及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等人,分享參與政治的心得,並在青年部臉書直播。

活動隔天,台灣網路媒體《報呱》自稱臥底揭露營隊沒有年輕臉孔,更有許多高齡者參加,並指講者「沒有要和台下青年互動」。國民黨青年部對此回應指出,參與的30名學員平均年齡為26歲,並強調營隊開放媒體在場邊觀察跟訪問,所以任何人都能參與。

加拿大約克大學教授沈榮欽在其臉書發文指出,在所有的改造中,組織文化的改變是最困難的。他寫道:「國民黨根深蒂固的組織文化,也說明了國民黨政黨競爭行為背後的因素,以及難以向上提升的原因。」

這起事件引發討論,同時也凸顯出作為台灣最大在野黨的國民黨,正積極透過各種方式爭取年輕人認同,今年4月,民進黨曾公佈民調稱,20至29歲的青年支持率,民進黨有27%丶時代力量15%丶民眾黨14%丶國民黨位居末僅有10%。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去年10月則曾引用《美麗島電子報》民調稱,20至29歲年輕人對國民黨好感度,從2020年3月的10%,提升至近40%。

Taiwan Parteitag Nationalist Kuomintang Party
國民黨積極爭取台灣年輕世代認同。圖片來源: Reuters/P. Chuang

不過,今年3月,江啟臣也曾坦承,雖然國民黨積極年輕化已提升國民黨民調,但與對手陣營比較,40歲以下族群國民黨還差距2丶300萬票,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爭取年輕世代的支持,對國民黨而言,無疑是一大挑戰。

兩岸論述是最大挑戰

學者認為,兩岸關係仍是年輕人最關心的議題。國民黨所稱的「親美和陸」丶捍衛中華民國的立場,仍不夠清楚,加上黨內資深政治人物影響力太大,導致年輕世代發展空間受限。

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指出,國民黨的兩岸論述如「親美和陸」雖然是對的口號,但卻沒有實質動作,因此很難擺脫國民黨長期以來親中形象,他向德國之聲說:「對於外媒或智庫而言,國民黨整個形象就是要朝統一路線。」

翁履中直言,兩岸論述或國家論述仍是國民黨要吸引年輕世代的最大挑戰,在兩岸上,若要堅持中華民國,那是否要堅持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如何的不同?他認為,國民黨的論述就是『華獨』,但自己都沒有意識道,也不敢大膽提出這樣的路線。

他說:「國民黨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中華民國主權獨立(中華民國在台灣)的論述可以站得很穩,若有人願意大膽做出這樣的路線,其實是能夠說服部分台灣人。」 
翁履中並強調,國民黨在國家定位上必須要有突破,像是中國軍機繞台灣時必須有所表現,讓年輕人看他,才能贏得青年認同。

年輕人反中

台灣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峻豪也認為,國民黨最大的罩門是兩岸關係,而爭取年輕世代的支持則是困境之一。他向德國之聲指出,台灣年輕世代普遍是「天然台」,國民黨所提出的「和陸」論述,反而又遠離了年輕世代。

張峻豪說:「年輕世代對國民黨的反動是來自於反中,當「和陸」沒辦法說服年輕人的時候,談親美或是和美國近一步交流,邏輯上扣不起來。」並補充,國民黨在網路上的支持度與兩岸關係的論述無法說服年輕人,就無法得到年輕人的支持。

今年9月,國民黨將舉行黨主席選舉。參選人之一丶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日前表示「上任第一天就成立駐美辦事處籌備處」展現親美策略,但張峻豪認為,因為江啟臣早已提出類似看法,因此朱立倫的說法,比較多是為了要和江啟臣在選舉上較勁。

黨內世代差異

除了在兩岸論述上難取得年輕世代的認同,國民黨內的世代差異,也是爭取年輕人必須突破的困境。翁履中指出,國民黨內部的政治光譜很廣,有些人認為要與中國統一,也有年輕世代挺「中華民國」路線,因此世代交替也是挑戰之一。

他向德國之聲表示,許多資深政治人物仍扮演第一線的角色,資深的前輩很喜歡說道理,這讓年輕世代很難接受。並指出,有年輕人向他透露,和資深的國民黨政治人物很難溝通,因為一些前輩認為順著中國比較安全,這就是國民黨內的路線差異。

張峻豪則指出,國民黨的組織架構使得許多黨內人士能掌握資源可以表達意見,職位頭銜多且年紀資深,導致年輕人發聲難度高。他說:「黨內的商人或是對中國有情懷的人,掌控意見主導,因此年輕人很多想法上不去,也出不來,這是很大的問題」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