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國富民窮的中國

2011年10月17日

10月17日是國際消除貧困日。曾經貧困的中國如今已經成為世界重要的經濟體。雖然中國國內絕對貧困人口數量在過去30年內大幅減少,但是由於社會財富分配不公造成的貧富兩極分化問題也正變得越來越嚴重。

https://p.dw.com/p/12tF7
A Chinese boy begs in a subway while an adult homeless sleeps nearby in Beijing Sunday, July 7, 2002. Chinese escaping poverty in other provinces, sometimes bring their children to beg for them on the streets of Beijing. (AP Photo/Str)
在北京沿街乞討的孩子圖片來源: AP

沒有比有關中國上世紀50年代末期大飢荒的報導更令人感到震驚的了。有些研究學者認為這一場飢荒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飢饉災難。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毛澤東發動的政治運動「大躍進」導致4300萬人死亡,其中大部分人是因為缺少食品被餓死的。50年後的今天,飢餓現象在中國基本上已經消除了。2005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停止對中國提供援助。而中國自身也開始向貧困國家提供糧食援助。人口數量近14億的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遠遠超過烏克蘭和埃及。在全球戰勝貧困的問題上,中國可能是最成功的例子。中國政府總理溫家寶說:「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1978年以來,中國主要依靠自己努力,改革開放加快發展,在不到30年時間內使絕對貧困人口從2.5億減少到1500萬。」

從其它指標來看,中國在消除貧困的問題上同樣取得明顯的成績。上世紀50年代中國兒童死亡率是現如今的10倍。依據世界銀行做出的調查統計,中國99%的15歲到24歲的青少年掌握讀寫能力。

當然目前在中國仍然存在貧困現象,準確地說,是相對貧困。雖然同30年前相比,中國人的物質生活水準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中國人的生活水準差異卻在不斷加大。這主要體現在東西部間的差別和城鄉間的差別。東南沿海地區發展建造起來的是現代化的高科技城市,而內陸的許多村鎮缺少基礎設施建設,學校和醫院的數量和品質也都十分欠缺。上海人均收入水準大約是西部省份甘肅人均收入的3倍。即便是在城市,居民生活水準的差別也存在巨大差別。在城市中民工一般都處於社會最底層,就像來自江蘇的一對夫妻小徐和小張。他們在上海打工,住在一間14平米的閣樓裡,沒有自己的廁所和浴室。妻子說:「一天兩塊錢,解決問題。兩塊錢面,做兩頓吃。」丈夫說:「早上菜貴,晚上便宜點,比如說青菜、蘿卜、大白菜都可以買到,其它的都太貴了」

貧富差距的加大成為中國社會中一個極為突出的矛盾。按照社會學的計算方式,中國貧富差距問題的嚴重性甚至超過美國。工人和農民從經濟繁榮中受益有限,通貨膨脹吞沒了他們的財富增長。一年之間中國國內食品價格上漲率就超過13%。但與此同時卻不斷有大量新貴花錢購買豪華的德國轎車。官員和黨的幹部們聚斂了大量財富,現有的政治結構深陷腐敗之中。研究勞動權益的深圳學者劉開明說:「1978年到2008年中國人均GDP增長率達到9.7%,同期世界人均GDP增幅不到5%。但是中國絕大多數民眾還是處於貧困之中。如果中國現在把人均每天的開銷提高到5美元作為相對貧困線,那麼60%的中國人都處於貧困線以下。我們的經濟增長只和政府有關,和執政黨有關,可能和軍事有關,但是和民眾無關。這是最大的悲劇也是目前最大的症結。」

中國經濟的一大奇跡是幫助絕大多數中國人擺脫了絕對貧困。但是社會財富的分配不均成為威脅共產黨領導的嚴肅挑戰。

作者:ARD 編譯:洪沙

責編:謝菲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