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中國入世十周年
2011年12月11日從1986年開始
中國早在1986年就想加入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也就是WTO的前身。但是當時沒有得到太多的支持, 北京方面也沒有更積極的動作。直到1998年,當時的中國總理朱鎔基決定再嘗試一次。中國面臨許多經濟問題的挑戰,這些問題因為改革的不順利變得更尖銳:
"許多改革必須完成,但是這些往往無法執行到底。朱鎔基當時在美國發下的豪語,決定重啟此議題。他其實是在尋找一個外部的力量: 我們必須實施這些改革,因為WTO要求我們這麼做。而這提供了一個新的動力…"
以上是德國發展研究所(DIE)亞洲事務專家菲舍爾(Doris Fischer)博士的說法。如今中國不是隨便任何一個國家,而是一個擁有最多人口和便宜勞動力的國家。特別是美國人和歐洲人擔憂世界市場會被中國產品淹沒,他們因此要求中國人作出擔保和讓步。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副主席朗哈默爾(Rolf Langhammer)說。
"人們保留了某些干預的可能性。這導致人們有足夠的證據去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而且是巨大的供應商。.而且,我們也需要中國市場,因此我們需要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會員….".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副主席朗哈默爾(Rolf Langhammer)如此說.
2001年正式加入世貿
2001年12月11日這一日終於來臨: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第142個會員國。陳德銘說:"我們付出了高昂的門票….."
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回憶說。他指的代價是為了適應WTO所作的調整,特別是中國農民和許多陷入困境的國營企業的雇員受到巨大壓力。菲舍爾認為,"最後中國成功的克服了。在所有的方面都出現巨大的增長的動力…"
一大群農民工湧進城市,在繁榮的私人企業找工作。此外,還有兩種人因為中國加入國際貿易組織而明顯獲益。 朗哈默爾說:"消費者當然因為低廉的物價而受益。這是非常正面的。特別是中國有一個比其他國家更高的通膨傾向。另一個受益群體是進口貨物的加工商。"
因為中國遵守了入會的諾言,所以關稅也下降了。
中國開放市場 降低關稅
"我們再入世以後,把我們的平均關稅從15.3%降到了9.8%。我們開放了100個服務貿易部門,新出台了3000個法律,規定….."
貿易部部長陳德銘總結的說。其中包括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中國專家朗哈默爾說,這記錄了中國的進步。
"有非常多學有專精的中國法學者,有更多的法律保障,但是中國企業還是有一種傾向,去模仿別人的產品。"
但是整體來說,中國沒有想像中常常因為智慧財產權的問題被告,反而是在反傾銷的範圍內,中國比較常被控告。 但是中國也越來越抗拒反傾銷和懲罰性關稅。
"中國現在會利用國際貿易組織這項工具來維護他的利益,這樣的事實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換句話說,中國最後完全瞭解國際貿易組織的功能,意義和好處…."
菲舍爾如此說。在和歐盟有關來自中國的鞋子和螺絲懲罰性關稅的爭論中,國際貿易組織兩次裁定中國勝訴。但是2011年7月初,中國吞下一次失敗。在日內瓦的仲裁法庭判定,北京要求的9種稀有原材料的出口額度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條約的規定,當時提出控告的是歐盟,美國和墨西哥。隨後,中央政府決定在原材料政策上作個轉折。
增進中國繁榮
但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歷史並不只是一頁記錄控告和被控告的歷史。10年前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得中國的經濟繁榮變為可能。從2002年到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每年平均為11.4%。2000年中國是全世界第7大出口國,第8大進口國。去年,中國晉升為世界最大出口國和第2大進口國。中國自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增加了兩倍,達到10.4%。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增長市場在過去10年吸引了超過7000億美金的直接投資。中國的貿易部部長自信的說,外國企業在中國建立了"有1400多個研發機構。他們在中國獲得的盈利都支持了他們的母公司在本國渡過了金融危機…""
但是,金融和經濟危機緊緊逼近世界貿易和世界貿易組織。雖然保護主義的還沒有真正出現,但是最後關頭消除關稅和補助的談判,也就是多哈回合面臨失敗。 根據朗哈默爾的判斷,目前缺乏一個做好準備了的領頭人,為世界貿易組織的規範作努力。美國人已經不再是霸主,歐洲人也不是,亞洲人還不夠:朗哈默爾說,"這是世界貿易組織的真正困境。從他們的規範沒有太多可作的。他們還是要靠最重要的夥伴的'良好意願'。"
作者: 張丹紅 編譯:邱璧輝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