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慕尼黑安全會議50年

2013年2月1日

慕尼黑安全會議有「防務領域達沃斯」之稱,是每年一次的討論全球安全政策的重要論壇。今年會議的主題圍繞馬裡、敘利亞、伊朗問題,肯定少不了棘手話題。

https://p.dw.com/p/17VVt
圖片來源: dapd

(德國之聲中文網)1963年,還是冷戰時期,慕尼黑安全會議的前身世界防務大會首次舉行,當時主要是為北約成員國商討如何解決東西方衝突提供一個論壇。

如今,慕尼黑安全會議走過了50個春秋,經歷了柏林牆倒塌,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亞洲和南美國家新興騰飛等歷史變遷,也早已成了全世界安全防務政策問題的最高級別的會議。

今年慕尼黑安全會議在2月1日至3日在德國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召開。70多個國家的400多名高層代表將出席會議。印度、巴西、中國等新興大國外,還有不少非洲國家都分別派出代表參加。與會者也早已超出了政界高層的範圍,經濟界和非政府組織的代表也在其中。

議題"軟硬兼施"

會議主席伊申格爾(Wolfgang Ischinger)這樣形容今天的慕尼黑安全會議:

"這一會議已經成了21世紀全球安全政策變革趨勢的風向標。除了安全政策一貫涉及的'硬性'主題,還有氣候變化、網路安全等'軟性'主體也在議程之上。"

München Sicherheitskonferenz 2012
圖片來源: dapd

這一會議的名稱也從最初的最直白的主題概括"世界防務大會",成了如今的官方名稱英文字母縮寫MSC(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全世界每年的各類國際會議不計其數,涉及的話題也很廣泛,但是專門針對全球安全政策這一話題的慕尼黑會議仍然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會議主席伊申格爾介紹說,今年各國對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的積極性格外高,90多個政府代表團與會,其中國際知名度最高的要數美國副總統拜登。拜登2009年首次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時曾發表過以"美國與俄羅斯關係"的講話,今年算是重返慕尼黑。今年首次出席這一會議的則有巴西外長和國際刑事法庭的總檢察長女律師本蘇達(Fatou Bensouda)。會議的話題將圍繞馬裡危機,敘利亞局勢和伊朗問題。

對於慕尼黑安全會議也有一些批評聲音,比如認為這一會議實際上是政界和軍工業制定防務政策的不具合法性的論壇。伊申格爾對此表示,持上述觀點的人只能說是沒有認真瞭解今天的慕尼黑安全會議的性質:"這些看法還停留在冷戰時期東西方保持敵對時的老偏見:無非是'盟友湊到一起商討怎麼對付敵人'。實際上,今天的慕尼黑安全會議是探討軍備、避免戰爭和危機的會議,也是政界與非政府組織,比如人權觀察和綠色和平這樣的組織還有諾貝爾獎得主共同探討國際政策的平台。"

München Sicherheitskonferenz 2012
德國外長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記者會(2012年)圖片來源: dapd

和"敵人"喝杯咖啡

瑞士聖加侖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詹姆斯‧戴維斯(James Davis)10年來年年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他也認為,這一會議已經超出東西方敵我政策制定的最初目的,成了"政府、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和學者進行交流探討的機會。"

戴維斯同時認為,慕尼黑安全會議並不是一個做決策的會議,而是給多方一個自由討論各種議題機會的會議:"參加會議的各國政府的代表可以在一個非正式的場合提出各種建議,這些建議即使不被最終采納,也沒關係,不至於讓提建議的人感到難堪或沒有受到重視。"會議的獨到之處,就是給大家一個坐下來談話的機會:一位美國議員於一位伊朗政府官員坐下來喝咖啡聊天這樣的情景恐怕只能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見到。

作者:Michael Knigge  編譯:謝菲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