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同情"雖好亦有度 "入戲"太深恐成病

Julia Vergin
2017年10月31日

如果人們能更多地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世界會變得更好嗎?情況未必是這樣。過度的感情移入易產生負面影響。不過,更多的同情心卻有著"正能量"的效果。科研結果表明,同情心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https://p.dw.com/p/2mNIG
Symbolbild Empathie Mitgefühl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chromorange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電視上看到受到戰爭波及的受害者,或者瘦成皮包骨的飢餓兒童,我們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可能我們會流出同情的淚水。有些人希望用捐款等方式提供幫助。亦會是,不能忍受這樣的畫面轉台或關上電視。是我們太冷酷無情了嗎?

不能簡單地這樣歸類。是否對事物產生同情或感到傷心、是否提供幫助或者袖手旁觀,這取決於我們的同情心和對事物感同身受的同理心。

兩者是同一個意思嗎?答案是否定的。研究人員定義了不同的界限。德國馬普研究院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的辛格(Tania Singer)從神經學的角度上指出了它們的區別:同理心和同情心是不同的生物系統和腦結構所產生的。研究結果表明,如果看到他人陷入困境的圖像,被試者的某個腦區會被激活,產生同理心。我們對一些經歷感到痛苦的情緒也是源於同一個腦區。

問題是:自己本身的痛苦與他人痛苦間的界限很快就模糊了,人們因此感受到的負面情緒和痛苦過多,陷入巨大的壓力。可能為了不再看到可怕的圖像去關閉電視機。辛格在其撰寫的電子書《日常生活中的同情與研究》中指出:"同理心可能會引起過勞。"

烏爾姆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普法特海歇爾(Stefan Pfattheicher)則強調,尤其在看到痛苦的群體時,會讓人產生同理心過勞:"可以從募捐活動上找到依據。比起某個大的群體,人們更容易募捐給某個人。"這不能說是冷酷無情,更多的是覺得負面情緒的壓力難以承受。

與同理心有區別的是,同情心會給人們帶來積極的影響。辛格解釋說:"這時,大腦中與獎勵和歸屬有關的部分被激活,這對我們的健康狀況有積極的影響。"這種同情心--不是同理心--會讓我們積極主動參與社會,提供幫助,減輕其他人的痛苦。

與其它情感一樣,同情也是一個生化反應過程,其中,一種名為"催產素"的激素扮演著關鍵角色。兩種相近的田鼠亞種試驗結果證明,它會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大腦中具有較多催產素受體的老鼠長期忠於一夫一妻制度,另外一種催產素受體較少的老鼠則是"獨行俠",經常換夥伴。而一旦研究人員阻斷了催產素的作用,第一種實驗鼠的行為亦會趨向第二種實驗鼠。

Frau Büro Yoga
借助冥想可以訓練同情心圖片來源: Colourbox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催產素對人類的社會行為會產生相似的作用,它會促進人們對別人的信任感。

辛格相信,同情心可以通過培養生成的,比如借助冥想。馬克斯普朗克學會人類認知和大腦神經科學部門調查了多種冥想方式對同情心的培養產生的作用。結果是:"有針對性的心理訓練甚至可以影響大腦中的結構變化,即使是成年人,也會產生效用。"

普法特海歇爾(Stefan Pfattheicher)卻對此持有懷疑的態度。這名社會心理學家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同理心和同情心產生的負面影響上。他參與的一份研究結果表明:"如果看到恐怖襲擊的受害者,強烈的感受到此人的痛苦,覺得不公平,可能就會對襲擊者發展出敵對傾向。"同情心過度。由於術語不一致,他的研究與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發布的結果存在矛盾,這點讓人難以分辨,普法特海歇爾(Stefan Pfattheicher)說:"概念的不同絕對是個災難。"

關於同情心和同理心研究的歷史並不長,會出現不足和不成熟之處因此在所難免。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