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吉隆坡會議顯示東南亞各國不安情緒

2002年4月26日

吉隆坡舉行的亞洲經濟高峰會顯示出東亞各國的不安心情,同時也指出了亞洲走向一體化的道路。瑞士新蘇黎世報駐東南亞記者曼夫雷德裡斯特寫道:

https://p.dw.com/p/27yg
東南亞國家:中國的發展既是動力也是威脅圖片來源: AP

「去年年底,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採取主動,提出了一個具有轟動效應的計劃:在五至十年的時間內,中國要與東協各國建立一個自由貿易區。不久,日本宣佈支持這一倡議。

但是輿論界普遍認為,日本並非有興趣參與亞洲一體化的進程,更多的卻是害怕自己遭到孤立。然而,亞洲一體化的道路顯然十分坎坷,其原因在於東亞各國在文化、宗教、語言、地理和政治諸方面都各不相同。

與歐洲不同的是,所謂的『東協加三』,也就是東協各國加上中國、日本和韓國三國,沒有共同的歷史,相反卻繼承了一系列沒有解決的衝突和傳統的敵對狀況。

亞洲越來越強地被納入中日兩國關係的范疇,中日關係使這兩個國家在經濟上和政治上互為約束,對亞洲的和平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此看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及在『東協加三』的範圍內建立自由貿易區的計劃,就獲得了新的含義,其意義深遠,直達政治領域。

有人問道,如果中國將來不能廉價進行生產的話,那麼東南亞各國能提供哪些優越性呢?這個問題的答案不盡相同,其中有一個回答是,中國在革新和生產成本方面仍然是最佳選擇。

吉隆坡會議上,中國唯一的一名代表以中國和東協各國之間的日益增長的貨物交流為例,緩和了以上的說法,他說東協各國在包括出口和進口的中國外貿中所佔的比例已從1991年的5.8%上升到2000年8.3%,達到了四百二十億美元。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2001年,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新加坡四個東協經濟強國,在總體上貿易結算是平衡的,並且呈現出強大的出口動力。人們普遍推測,這四個國家將繼續從中國的經濟增長中受益。」